人民网6月24日电(赵光霞)近年来,网络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和以往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虚拟和真实的界限更为模糊。2013年,堪称“打谣”进行时,国信办倡导互联网“七条底线”,公安机关组织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系列措施让网络谣言得到有力遏制。
网上的谣言数量虽然正在减少,但不实信息仍难绝迹,本网编辑对今年上半年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些谣言及辟谣真相加以梳理,以期广大网友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提高对谣言的辨识度。
1月
微博截图
广东警方:“东莞1600位小姐患有艾滋病”系谣言
【传闻】一则有关“广东东莞厚街镇有1600位小姐患有艾滋病”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消息称“东莞市KTV小姐中有多位患有艾滋病,在东莞市厚街1600位,并且在向普通人扩散,一天有13位90后被查出艾滋病,据说全是微信和陌陌一夜情被传染的。”网传消息还配发染病的裸露女子图片,引起了网民的担忧。
【真相】1月20日,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近日,我局发现网上出现一条关于‘厚街镇有1600位小姐患有艾滋病’的虚假信息,相同的内容曾被冠以全国多个城市、地区名字进行传播。警方提醒: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积极抵制网络谣言,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
资料图
【传闻】“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6℃,厚棉衣5℃,厚羊毛衫、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若外界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即可:22+1+3=26,控制在26℃最为舒适。”进入冬季以来,一则“衣服温度表”穿衣法则开始在网上传播。
【真相】1月24日人民日报刊文辟谣,接受采访的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中医师骆天炯表示,“‘衣服温度表’的说法,我认为并不可靠。”一般情况下,24—25℃的外温对人体来说是最佳、最舒适的温度,但是穿多少衣服、对冷热的感知等,却与年龄、基础代谢率有关,特别和体质有极大的关系,因人而异。儿童保健专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朱华也表示,“衣服温度表”一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资料图
【传闻】“华北大面积持续雾霾由‘核雾染’造成”的博客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网文称:“散布环境的铀,放出高能电子,发生二次辐射,使空气中充满带电离子和微尘颗粒,导致各种气溶胶微尘颗粒吸收水分能力大大增强。即使在低湿度下,吸水胀大的微尘也可以形成雾霾。”
【真相】人民日报1月27日刊文称,专家表示,“核雾染”导致中国雾霾的说法不能成立。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中美环境法合作项目副主任林燕梅说,火力发电厂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等可能导致雾霾,采煤、洗煤和运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可能对雾霾有贡献。但是,“我们很少听到有关煤炭燃烧释放放射性元素对雾霾产生的作用,没有看到相关研究”。
天津卫生局官网截图
【传闻】1月20日,上海市通报,浦东某医院医生张某某因感染H7N9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后,微信和微博上出现“多地医生感染H7N9”的传言,涉及天津、深圳,以及江苏一些城市,引发人们对医院疫情防控能力及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会人传人的担忧。
【真相】针对相关传闻,天津市卫生局核查确定,信息不实,传言中提到的天津市人民医院和蓟县人民医院自今年以来均未发现与网络信息相符的死亡病例,也没有医务人员死亡。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深圳并未出现“医生感染H7N9死亡”的情况。南通市公安局也通过官方微博“南通公安”辟谣。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