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8期

电视纪录片中农民形象的真相与想象【3】

刘修榕 刘行芳

2014年08月26日08:42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自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大提交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把基础建设投资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列入大会议题并最终获得通过以来,新农村建设一直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以每年的一号文件来加以强调,可见“三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这一繁重的历史任务,离不开新闻传媒的积极参与,当然也包括以纪录片形式来全面深入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们的变化。特别是当他们今天又面临再次转型的冲击,需要大规模城镇化的时候,他们的不安、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抗争、他们的由“被迫”到主动的转化,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图景一定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电视媒体绝不能错过,必须有所作为。

首先,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其赖以安身立命、难以割舍的故乡本土,贸然投入他完全不熟悉、连交通规则都无所适从、对命运无从把握、对未来全然不知的大都市,其变数可想而知,这事实上给电视媒体系统拍摄农民生活展示农民形象提供了历史契机。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他们在城里都做些什么工作?他们的收入比起在农村种粮食有多大的区别?他们的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农田管理是靠什么来完成的?每年春天进城、年底返乡的交通问题如何解决?还有,他们的医疗保障、日常生活、亲友往来甚至性方面的需求怎么满足?这些问题不再只是农民自己的问题,它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在关心、都在寻找答案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采访报道,以纪录片形式来记录他们在这个伟大时代发生的重大变革,记录他们在这个伟大变革时期的种种困惑、种种拼搏、种种改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如何面对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很多学者用“空心化”“空巢家庭”等词汇来形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后广袤农村面临的现实困境。然而,中国农村究竟“空心化”到了何种程度?隐含着什么样的危机?那些空巢家庭,那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怎样过日子?有什么难处?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绝不可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必须以有血有肉的农民典型,真实地记录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欢乐与辛酸,这是电视媒体体现人文关怀表现人性本质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么大一个“失落”的群体,电视媒体置若罔闻,纪录片拍摄者无动于衷,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再次,解决“三农”问题,高层提出的最终解决之策是大规模推进城镇化。这意味着,在未来数十年中,我国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要实现居住地由农村向城镇的转变,他们要面对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变带来的种种困惑,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在新环境下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二是要实现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他们熟悉的耕种管养技术不能再作为他们的生计依靠,而他们不熟悉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工作方式又将要成为他们的衣食之源,如何实现这一转变,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民能不能过好这一关,电视工作者理应忠实地进行记录,完整地表现他们由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整个过程。

最后,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餐桌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也给农民带来了种种挑战,需要我们去跟踪记录、去研究探索。一方面,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普遍推行,农田会不断向种田能手、有经济实力的涉农公司、有一技之长的种养大户集中,他们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食品市场的供应局面;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公共安全问题,而农业生产、种养加工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闸门。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作为社会的雷达和稳定器,电视媒体有责任有义务真实报道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给社会提供安全信息,给公众吃上定心丸。

以上列举的这些题材,是时代特别赐予电视媒体的特殊礼物,这一时机千载难逢,只要我们精心策划,深入采访,精心拍摄和精心制作,就能制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农民电视纪录片,为全国人民送上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真实命运的精神食粮,而不是刻意去创作那些并无生活依据的、桃花源式的农村美丽景象、一夜暴富的农民典型和缺乏人文关怀的所谓农村能人。

三、用纪录片表现农民形象的现实路径

毫无疑问,用纪录片来展示农民群体的真实形象,反映他们的生活变迁、喜怒哀乐和梦想与追求,必须紧扣“农民工”“城镇化”“空巢家庭”“留守儿童”乃至“食品安全”这些时代命题,深入“三农”一线,融入农民群体,亲身感受他们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奋斗与挫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需,方能拍摄出真实生动、思想深刻、震撼人心、启人心智的好作品,而这正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和电视工作者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正是当前反映农民群体的电视纪录片所欠缺的。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