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自然保护倡导者巫嘉伟:只愿把一座城市的自然记忆留下

朱虹

2015年03月12日08:26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走中国 精彩故事】自然保护倡导者巫嘉伟:只愿把一座城市的自然记忆留下

图为工作中的巫嘉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为工作中的巫嘉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民网成都3月4日电 (朱虹)“小的时候有水牛、农田和小河。”这是巫嘉伟在成都西郊的童年生活记忆,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乐趣。他说:“但是现在河流干涸了,只剩下垃圾。”

  巫嘉伟毕业于四川省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主要研究中国西南两栖爬行动物,倡导生态保护公益事业。如今,以他为首的5个年轻人扎根四川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凭借专业学科知识和环境保护信念,开展农村社区工作和自然保护工作。他们穿行于山野之间,潜伏在丛林深处,为每一个珍惜物种拍下珍贵的影像,为保护自然作出科学的研究报告。未来,巫嘉伟还想和他的小伙伴们将这些年的自然记录集结成册,把一座城市的自然记忆留下。

  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小喜欢动物,喜欢自然,并热衷观察。到大学阶段更多的是参与科研项目,毕业后就参与到农村社区工作中。”巫嘉伟告诉记者,和许多年轻人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他最有成就的就是和团队所做的《长江中上游传统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资源项目》,其获得了2012年6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颁发的“赤道奖”。

  当年,随着中草药价格飞涨,长江中上游地区农牧民不合理采集,导致中草药资源面临枯竭,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熊猫及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3家机构于2007年共同发起中草药资源可持续管理项目,在四川省平武县、美姑县,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宁陕县,开展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示范。

  巫嘉伟与团队所做的就是成立中草药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兴趣管理小组、建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并向农民提供中药材可持续采集和利用的建议,通过种植药材、打开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协助提高村民的自主管理能力。

  “不仅让老百姓增收了,也提高了收获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和收益性,同时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在农村从事大量工作后,巫嘉伟意识到帮助当地人改善生活只是其中的一面,而让当地人更多地发现和了解当地的自然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找到与自然更好的相处方式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把一座城市的自然记忆用书籍的形式留下

  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位于成都市郫县新民场镇云桥村,“它的发现是一个偶然。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云桥湿地已经具备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但由于周边人类活动干扰较多,使这块小小的湿地发育非常缓慢。怎样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这是一个难题。”巫嘉伟介绍说,2012年,云桥湿地获得6000万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水源地保护,由此得到了发展契机。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云桥湿地重建从“边做边学”的过程中摸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巫嘉伟说,还需要更多的坚持与支撑,才能为我们的城市留下一片“心灵的净地”。

  巫嘉伟说,他从事了多年的自然保护工作,能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提升,但人们在接触自然时,因为不具备自然知识,往往会在无意当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破环。

  现在除了社区工作之外,团队成员更有意识地转向对公众传播自然知识。“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各种亲近自然的活动。对于公众而言,光有自然保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然。”巫嘉伟说,通过一次观鸟培训,或许不能让每个参与培训的人都燃起观鸟的兴趣,但是对鸟类近距离的观察至少能唤起大家心底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欲望,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每天会做公众号的推送,内容都是关于自然知识、呼吁大家携手行动等。但是,内容并不是枯燥的自然教育,里面会加入我们在科学调查的经历,加入自然摄影的珍贵图片,和大家一起交流。”在巫嘉伟看来,个人的博物知识更丰富,才能更理性地保护环境。因此,他也萌生了出书介绍云桥湿地等成功案例的念头。

  “并不是枯燥的科研报告,我们希望做成一本专业且大众化普及书,真实的记录探索和保护的每一处自然形态。因为许多自然保护项目是不可复制的,希望能集结成册,把成都许多精彩的自然知识讲给大家听。”巫嘉伟说,希望能为将来更完善的研究做个参考,能把一座城市的自然记忆用书籍的形式留下。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