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相声、编剧、制片、主持,这些看似不同的艺术门类和职业,但您却能将其融合于一身,而且做得都非常出色,您认为这些有相通的地方吗?对您的工作和个人发展来说,相互之间有促进吗?
赵保乐:它们几者之间肯定会有相通的地方,都没有离开文艺的范畴,也没离开我们所学的专业,主要是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感情。说相声是语言艺术,主持人也是语言艺术,只不过是角色不一样,职业也不一样,我在转化过程中也是经过一个艰难的蜕变,由过去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乐的表演者,转到为电视、观众、节目服务。我后来在一本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主持人应该成为“三大员”》,这篇文章最后获得了全国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的一等奖。相声、编剧、制片、主持可以相互促进,你不了解编导的工作特点,当你做节目时就会产生盲目性,我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用什么样的节奏去说,节目的时长是多少等,剪辑完后作为成品,最需要的是哪些话和哪些被采访的内容。如果一个学过编导的主持人,就会站在编导的角度去主持节目,让话言简意赅,把最精彩的内容问出来,那将是一位更合格的、更优秀的主持人。至于相声艺术,我接触的比较早,相声表演的经验告诉我:语言要放松,要有幽默感、思想性、逻辑性一定要强。同时,作为相声艺术看似不经意的编排和语言,其实都有其严格的艺术要求,要做到惜字如金、惜话如金、字字珠玑,侯宝林大师通过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一个人所有的经历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在某个时间或某个点你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之所以获得今天成就的必要条件。爱一行再去做一行,做一行就要爱一行,不管今天我们在做什么行业,把自己的全部热情与激情拿出来,投入进去,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有所得,终究会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取得成功。
记者:“控场”是主持人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请您结合您主持节目的经验,和读者分享一下您是如何有效控场的?
赵保乐:主持人不是表演艺术家,主持人是电视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是一个栏目的一名成员,主持人永远是为栏目服务的、为观众服务的,是绿叶而不是红花,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红花的位置上,不要喧宾夺主、过分的张扬自己。一个好的主持人,你意识不到他的存在,但你又绝对离不开他,这才是最优秀的主持人。比如有一些访谈类的节目,我们的主持人往往越俎代庖,把所有嘉宾的艺术简历、艺术见解及风格在采访中已经替嘉宾说完了,而嘉宾则会很被动,嘉宾无可奈何的只能回答“是”、“是”……如果只剩下“是”了,那你就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合格的主持人在访谈节目时,所说的话只占1/3,而嘉宾所说的话要占2/3,但你所问的每一句话则必须有“肉”,而且问的每个问题嘉宾都能答出很多话,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与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不同,综艺节目主持人需要活跃现场气氛,但这在话语的量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比重。如果说主持人的表演超过整场演出的1/2,那么主持人就是在场上“耍活宝”,被观众所厌恶,因为观众要看的是艺术家的表演。所以只有真诚的为节目服务、为观众服务,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驾驭节目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唯有学习才是你成长进步最有效的方式。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赵保乐老师如是这么做。
记者:网络上现在流行一句话:八小时以外不学习的人,将会被社会淘汰。不管是您的艺术作品还是节目主持,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那么请问,您是如何保持艺术青春和艺术热情的?也请您给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分享一下您的体会。
赵保乐:我一直认为,干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敬业爱岗,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不论是艺术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工人,只要敬业了大家就会敬重你,反之就赢不得尊重。我这么多年来就几乎没有休过星期天,我是个工作狂,一年到头都在工作,我的团队里有很多人就被我给拖垮了,总是抱怨说跟着赵老师受不了,星期六、星期天还得加班。我对他们说:“你们要从事这个职业,就要把无穷无尽的力量都放到工作中来,我是笨鸟所以要先飞,别人工作时我在工作,别人休息时我还在学习,所以这种学习的状态应该保持一生,不然你就会落后,无法和同行进行竞争,你就难胜任你的工作。”
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现在的学习途径很多也很方便。我们那时候要学习就得先攒钱,攒点钱后才到新华书店去买书,甚至到地摊上去买旧书回家看,如果再能找到工厂里的一张图书证,那就会欣喜若狂!现在呢,一个iPad,甚至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全部搞定,毫不受空间的限制。所以每个行业、每个人都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可以说处处都是人才的竞争,稍有松懈,你就会被别人替代,社会就可能将你淘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处在主流媒体前沿的艺术工作者,更要不断学习。老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人更应该努力,年轻时不学习、不努力,年龄大了你将以什么报效社会、回报父母?而且现在知识更新很快,每天的时政你得了解,科技知识你也得了解,同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你更得了解,多向别人学习、形成独特的构思和创意,了解时代发展的潮流、才会指导好自己的工作和前程。
记者:以您看,在新媒体时代,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应该用怎样的互联网思维去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赵保乐:互联网思维就是“短”“平”“快”,包括现在的朋友圈、微信、微博,大家都成了低头一族、手指一族,为什么呢?因为它方便、快捷,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什么事情,人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二,我们正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所有的信息都很短,鉴于做电视节目,我们现在也是要短平快,过去一段戏可能要唱15分钟,而现在就压缩到2、3分钟,把最精彩的部分留给观众。但对于经典的作品也应该保持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果没有完整的东西,都是文化碎片,会让你感觉整体文化产生了一种荒落感。艺术有时需要快餐,但也需要精装本。弘扬民族文化,尤其是习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深入群众,向人民学习、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过去要拍一部电影,老艺术家要在农村住三个月,然后演农民才能像农民,演工人的时候在工厂里体验生活半年,才能演工人。现在急功近利,拿来本子就演,扮演的工人与农民就不像现实中的工人和农民,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演员、作者都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体会和学习。唯有扎根群众,热爱人民,才能创造出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磨练,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才能回报社会,报答父母。
(作者简介:思涵,今传媒杂志社主任;东方绪,今传媒杂志社编辑)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