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高校微视频创作与区域文化的良性互动探析【2】

王春枝

2015年03月18日16:33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赛事推动,多方打造区域文化平台

高校和政府、媒体、企业的直接合作之外,还可以通过赛事推动的平台形式,建立专门网站推广,并和企业发展结合形成公益与商业互文的区域文化场。同时,大赛组委会起到“把关人”的作用,通过引入议程设置,在发现、奖励优秀微视频制作者的同时,使高校微视频由个人传播向群体拓展,实现个体性到公共性的转变,从而达到自发传播和自觉传播合一,形成文化多元和一元的和谐共生。

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携手推动赛事,政府牵头、企业出资、高校承办,打造对区域文化传播的共赢平台。新媒体语境下,微视频以其碎片化传播的特性引起诸多关注,关于微视频的比赛不在少数,但和区域文化结合者寥寥。以区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高校微视频大赛可以在大的议题设置下留出充分的创作自由空间,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并置,各种体裁兼收,让青年学子得以彰显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区域文化的微视频形象。这样,高校微视频大赛既可以区别于官方的区域文化宣传片,又能够以民间的声音与之形成呼应和互补,从而形成文化传播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贯通和循环。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高校微视频的评选、区域文化的传播、企业品牌的推广同步,形成一个交互传播的共赢平台。

同时,形成赛事平台的长效机制,使高校微视频大赛日常化。持续性举办比赛易于形成稳固的传播期待,而且,上一届赛事终赛和新一届赛事的启动首尾衔接,以持续性和日常性建构受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安全感。同时,以大赛为依托,建立由网络、电视、移动媒体组成的全方位推广和播出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本地微视频培育、开发、生产、销售的完整文化产业链。使优秀微视频作品的推广,对区域形象的树立真正起到作用,甚至借此形成区域名片。而且,优秀微视频创作者的发掘,对培育微视频创作人才,积蓄文化产业后备力量意义重大。

此外,以赛事为契机,还可以推动区域文化其他途径的人际传播。区域文化主题下的高校微视频创作无论对都市还是乡村都是一种发现之旅,微视频创作过程即是青年学子对区域文化重新认识和发现的过程。随着微视频创作及参赛的渐次展开,区域文化以高校学子为中心向外呈倍增式扩散。早在1988年,周晓虹就指出了“文化反哺”现象,即“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2],时至今日,文化反哺愈加明显。以微视频创作为契机,青年学生以自身切实的媒介经历对父辈形成反哺,以大学所在城市向乡村的人际传播形成城市对乡村的文化反哺,并使其通过关注、观看、互动等形式提高媒介素养及媒介参与程度。同时,本土生源对区域文化极易投入,外地生源则形成对区域文化的自然外围传播。而在此过程中,通过认识、发现、创作、传播,高校微视频创作者对区域文化的理解达到一个较深的层面,在不久的未来,他们将顺利成长为区域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

高校青年有着丰沛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天然的分享意识和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望,区域文化背景下高校微视频创作与传播平台为之提供了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服务社会并获得大众认可的方法和途径,使之能够以微视频为载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求学期间获得成就感和身份认同。正如盖琪所说:“曾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划归到青年亚文化范畴中的后现代网络视觉文化,正在以微电影为先导,阔步走上主流文化的舞台。[3]”高校微视频创作与区域文化的良性互动,势必形成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声。从高校微视频创作与区域文化契合的角度寻找高校影视制作专业的长效发展机制,使高校和社会形成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为高校学子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并同时促成高校影视制作类专业的长线发展和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

( 作者系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陈霖,邢强.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J].国际新闻界,2010(3).

[2] 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11).

[3] 盖琪.“微时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视觉书写[N].光明日报,2012-07-07.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