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的特征性研究【2】

刘  鴷

2015年03月24日16:4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国际化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状态,已经被广泛传播和探讨,其艺术作品也常常被展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中,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利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入到观众的心中并影响着世界各个地方对于它的看法。

《发光体2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一书中,作者凯伦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展中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大展中的呈现。其中,艺术家陈箴在1999年创作的毫不起眼的《短路》:一个装饰着马尾的电源插头。这个小小的作品,在作品《同床异梦》巨大的阴影之下很容易被忽略。《同床异梦》由放置在宽大帏帐中的一个中式的内置床以及一些玻璃曲颈瓶组成,此次展览业借用了这一作品名称——一对小椅子来自作品《无疆界的村庄》(2000年)系列,有着同样简单的构造。

除了这个装置艺术作品,影像作品也经常运用在国际性及国内当代艺术展览中,例如艺术家杨福东,用了近六年时间才完成他的影像作品《竹林七贤》,影片由五部分组成,运用形象化和隐喻性的语汇,与上海这个地域以及发生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新文化运动”精神有关。曾有一段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大都局限在这个单一路径上,但随后的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非常成功的。在北京放映的他早期制作的两个作品:2004年的《靠近海》和2005年的《等待蛇的复苏》,却也适时地让人想起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在10频影像作品《等待蛇的复苏》中,辨识度最高、最知名的部分就是待在树上的那个年轻士兵。随后,在2005年意大利都灵里沃利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这个场景被用作作品目录的封面。图片很美,却不能代表这个作品:作品实际主要讲述了一个从部队开小差的战士宿命般的故事。与照片中的蓝天相反,影片自身则弥漫着一种残酷、绝望、哀伤的气氛。

“当代艺术”是当下正在进行和发生的艺术现象,这不是对某个人艺术特征的概括。在现实中,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对某种艺术表达和艺术家作品的描述。那些被赞为“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家”,他们的表达方式大多是具有独特的技巧和观念,有突破性的表现手法,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艺术史中有过的表达方式,而是创造出了个人独有的表现手段。但它只是当代艺术中的一种现象,不应把这种现象当是当代艺术的典范,从而概括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这样会忽视了一个问题,亦即当代艺术概念只是对当下艺术状态的总体描述和概括,任何人的艺术都不能以其表达方式来当作是当代艺术的唯一特征。

当代艺术中会有很多源源不断具有创造精神的表达。它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出新,不断时尚的发展状态。当人们说这种表达很“当代”的时候,就会有更新潮的表达方式产生,“当代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旦形式固定化,就失去了当代艺术的意义。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即指反应一定时代的一种艺术方式及语言特征,利用这些新的语言方式表现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家们对于它的思考,随着世界的发展,这些新的美学语言及表现形式共同孕育并构成了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并且它将会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呈现特点。

(作者系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时胜勋.从“西方化”到“再中国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

[2] 杨诚.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D].南京大学,2013.

[3] 陈君.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 丁忠明.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困境及其本土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6] 沙景雯.浮华背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状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8] 陈佳.从艺术家视角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D].东北师范大学,2004.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