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新疆哈萨克族婚礼仪式传播研究【2】

罗  彬

2015年05月07日14:0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哈萨克婚礼仪式传播的主要途径

仪式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强化的场所,仪式具有强化团结、创造价值、激发情感及统一行动的作用。仪式传播贯穿于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中,哈萨克人一生要经历很多不同的仪式,通过仪式交流,人们建立各种关系,再构社交网络,赋予日常生活以连续性。施拉姆认为:“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其实是在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组织及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怎样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怎样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怎样愉悦别人和被愉悦。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与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2]”哈萨克婚礼仪式通过以下传播方式维系婚姻关系中的人、群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也是所有传播形式中最真实、传播效果最好的一种传播形式。哈萨克婚礼仪式中,人们通过语言、婚礼中各种非语言符号互相模仿、互相感染,彼此寻求着文化中共同的东西。正是通过人际传播这种形式,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才得以维系,哈萨克古老传统婚礼仪式才得以保存、传承下来。

(二)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社会不同群体间如家庭、亲友、社交圈自然发生的一种信息交往活动。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单位,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哈萨克交往方式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上,如今这种生活、交往方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依旧存在。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关系通过婚礼这种形式确立下来后,就形成一种新的群体形式即家庭,通过群体传播的形式,家庭间的关系得以维系。

(三)大众传播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民族礼仪文化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哈萨克牧民定居后,他们的生活场域和空间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消费占据家庭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随“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新疆大部分地区哈萨克人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用上了网络,他们通过大众传媒与外界广泛交流,注重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开始接触不同的婚仪文化。同时国家也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向人们传播主流的礼仪文化价值观,这在哈萨克传统婚礼仪式向现代婚礼仪式的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哈萨克婚礼仪式传播中的文化认同

“认同”意味着社会中某个主体(人、群体、组织)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寻求某种意义后产生的归属感。亨廷顿认为:“认同”来源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它就是人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人们只有在意义的世界里寻求到了自我归属,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3]。吉登斯认为,“认同”是人寻求自身本体性安全的产物。所谓“本体性安全”,是指“对自然界与社会世界的表面反映了它们的内在性质这一点的信心或信任,包括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基本存在性衡量因素。[4]”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某种文化认知后取得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文化认同在心理上表现为文化归属,进而确定“本文化”和“他文化”的边界。哈萨克婚礼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意义的符号,其承载的意义通过不同仪式的展演,在仪式参与主体间交流和互动,人们彼此分享着意义,扩大共通的意义空间,并由此建构起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一)个人认同

文化认同最基本的载体就是个人认同,文化认同总是从个人开始的,无数个人对文化的认同构成了群体对文化的认同。个人认同是对祖先沿袭下来的文化认同的过程。在哈萨克婚礼仪式中,人们被告诫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明白“我是谁”,寻找文化上的归属感。当一个人从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转变到按社会的认同与规范去生活,那么他就完成了对其文化的认同。

(二)群体认同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不同文化群体成员凭借认同存在于社会并与外部世界交往。群体认同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达成的共识性的东西。群体认同达成后,群体成员就要不断调适自己去适应文化已形成的认同。文化同源、群体的利益、文化融合都是影响群体认同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一种文化一旦形成稳定的状态,都是群体认同的结果。

哈萨克礼仪传播本质上是礼仪参展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群体认同的基础上,相同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及对家乡和世居地的共同记忆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礼仪互动、礼仪传播是实现群体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三)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对自身的民族身份以及与其他民族关系的建构和评判,呈现的是不同民族群体的边界,也是民族存在的精神内涵。民族认同的内涵主要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婚礼文化作为哈萨克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化向心力,是维护本民族和其它民族关系的纽带,通过礼仪传播强化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折射出民族共同的思想认同与行为准则,让人们在礼仪中感受到生命、友情、亲情的珍贵及对社会向善的追求。哈萨克族婚礼仪式是专为新娘和新郎举行,但参与的是群体,这种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融合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族群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民族情感,维系了一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作者系: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毕桪.哈萨克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

[2] (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美)亨廷顿.我们是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上海:三联书店,1998.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