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字大字小
无奈
有些事记者做也无法立竿见影
新京报:在你看来,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
敬一丹:可能每个新闻节目主持人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同的,比如说记录者、传播者,我更愿意给自己的定位是沟通者,而且是职业沟通者。
新京报:媒体人如果定位是沟通者,应该有哪些素质?
敬一丹:我理解的沟通者就是特别了解社会心理,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能够直面社会那些让人纠结的难题,能够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沟通。作为媒体人就是职业的沟通者,作为直接和观众沟通的主持人就更应该是职业的沟通者。
新京报:做了这么多采访,但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会有无力感吗?
敬一丹: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回头看有一些当年关注的话题今天依然存在,所以我想干记者这个活也不是做什么都能立竿见影的,我们在推动文明的过程中还需要耐力、韧性。很多以前的话题有的现在依然是热门话题,依然是让我们纠结的事情,这一点特别让我有历程感。
新京报:未来会考虑新媒体吗,比如微信公众号?
敬一丹:我现在要先体验一下自媒体,比如公众号我就得先体验一下它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在我面前有很多未知和新鲜,我还得向年轻人学。你们都用得很顺手,对于我来说还是体验,我希望它会成为我们另外的一种交流方式。
白岩松
新京报:在你的书里对白岩松评价很高,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媒体人?
敬一丹:小白是一个能看到远方的媒体人,每次和他交谈都感到很受益。我看不了这么远,我做的事情不像他那么具有前瞻感,所以我特别愿意和他那样有前瞻能力的同行交谈。
新京报:白岩松开了一个“新闻私塾”带徒弟,你有这种计划吗?
敬一丹:小白的“新闻私塾”是很好的方式,我旁听过他的课,他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我也很有启发。但不是谁都能办这种私塾,他多次劝我做这种教学,但我掂量自己现在的能力和准备不足,迟迟没有做这样的事,未来可能也很难去做。
崔永元
新京报:你在央视和哪位晚辈主持人比较好呢?
敬一丹:你是想知道我最喜欢台里的谁吗?我喜欢小崔,我一直是举重若重的人,缺什么想什么,所以我喜欢小崔那种举重若轻的表达。不过我最同情的也是他。
新京报:为什么呢?
敬一丹:因为他抑郁了(笑)。小崔后来做很多事,都会奋不顾身。他是一什么样的人呢?在我心里,无论他在哪儿,我还觉得他是个电视人。
新京报:那你最喜欢崔永元哪个节目?
敬一丹:虽然他后来做了很多有理想的节目,但是我在这里和他说一声“对不起”,我依然觉得《实话实说》最好,我觉得那时候的小崔也更好,而且不抑郁。
水均益
新京报:还有水均益呢?
敬一丹:在电视节目里,小水总是谈着世界大事,遥远的、重要的、理性的。在生活中,小水率真而随和,他会为了一碗兰州拉面,开老远的车排好长的队,还率领着一堆人马。
我记得他成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后,大家聚餐庆贺,我记不清他说了什么获奖感言,只记得他在珍馐美味中很不满足地左顾右盼,最后果断地叫来服务员:“给我来点儿糙的,拍个黄瓜!”(记者 刘玮)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