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搭建优质载体改文风——以江苏泰州广播电视台为例

陆燕

2015年05月26日10:08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改文风”绝不仅仅指改变语言文字风格等显在问题,它更意味着新闻理念的深化、报道内容的选择、叙事方式的转换等深层次的问题。2014年以来,江苏泰州广播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报道实践中,着力打造优质载体,并结合媒体特点,把“改文风”贯穿于节目生产内外,渗透到采编播和制作各个环节。

一、深入现场,以“真”感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电视新闻的魅力在现场。改文风,对电视新闻而言,就是要发挥现场感强的特点,原生态呈现百姓生活状态,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这就意味着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火热的生活,才能做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

如何鼓励记者深入现场?实施媒体行动不失为一条好途径。多年来,泰州台一直把开展大型新闻行动作为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来实施,也为记者转作风、改文风提供了制度化保障。2014年开展的新闻行动“走基层·边缘百村行”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次跨年度的大型新闻行动中,记者被分批派到泰州三市四区与外市交界、接壤的边缘乡村,驻村蹲点采访,以纪实的手法进行体验式现场报道。这组报道以富有个性的村干部和村民作为报道主体,以鲜活生动的故事作为报道载体,不仅展现边远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秀丽的乡村风光、与众不同的民俗特色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变化,展现边远地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且也客观反映制约边远乡村发展的“瓶颈”。

由于全是真实记录,画面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比如《水乡探藕》这篇,记述的是记者与农民一起采藕的情景。记者在船上现场出镜,并亲自下河体验采藕,在与农民一起劳作中进行现场交流,期间还穿插介绍了当地发展莲藕种植来致富的做法,从而将这次体验报道放在了“三农”工作的大背景下。真实的画面、丰富的采访将农民劳作的不易和收获的喜悦充分表现出来。

这组带有鲜活泥土气息的系列报道在泰州台的主打时政新闻节目《泰州新闻》播出。一经推出,就得到受众的认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时政新闻的节目内容、改进了节目质量,而且有效提升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泰州台的帮忙服务类节目《小范帮你忙》也经常性开展媒体行动。比如,该栏目联合市文明办等八部门,开展了“寻找最美志愿者”大型公益活动,最终评选出“十大最美志愿者”,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志愿活动的浓厚氛围。在为期一年的“寻找”中,栏目采编播人员也被志愿者们身上真实而平凡的善举深深感动,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标杆和敬业意识。

二、转换叙事,以情感人

表达方式的转换是转文风的重要内容。泰州台办新闻节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声画兼备”的特长,致力于对叙事语态进行创造性转换,通过办鲜活、生动、感人的新闻节目,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泰州台转换电视新闻叙事方式的努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以走基层方式报道领导人活动。时政新闻栏目《泰州新闻》改变以往领导人活动的程式化报道方式,抓细节,抓感人瞬间,大量采用精彩的现场同期声,增强了领导人形象的亲和力和新闻的可看性。在解说方面也尽可能生动自然,通俗易懂,娓娓道来。

比如在《张雷与高港胡庄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听真话求实效》这条新闻里,记者跟踪拍摄时任泰州市委书记张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乡村开展调研的情景。张雷与基层干部群众现场交流的场景是这篇新闻的最大亮点,报道中用了三段张雷与当地干部群众对话的同期声,用张雷的话诠释了“如何发展高效农业”“为什么要反‘四风’”等问题,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又如,新任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履新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密集调研,《泰州新闻》都在当天的节目里及时报道调研活动。解说清晰,且大量采用现场同期声,体现了党政负责人与基层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比如,《国庆长假首日 蓝绍敏轻车从简 听民意问民生》就真实记录了蓝绍敏深入老小区、农贸市场等地,与基层群众零距离交流的情景。而在《蓝绍敏在泰兴乡镇随机走访调研》中,蓝绍敏蹲在墒沟里亲切地跟村民唠家常、在车上和大家探讨土地流转问题、随机下车走进院落与农民交流加工银杏果和收成等细节都被抓拍到了,现场同期声清晰流畅。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