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八十年代是我国广播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多小说作品乘着广播的翅膀而被广大受众所接触和了解。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阐述在八十年代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媒介在小说传播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减少接受障碍,扩大受众群体;延伸传达语言,回归口说文学;广播刺激阅读,引爆图书销售;提供发表阵地,激发创作激情;推动广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广播媒介;小说传播;《平凡的世界》
2015年2月,由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多个电视台热播,再度引起了人们对这部经典小说作品的热议。在此之前以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归来》以及电视剧《红高粱》等的热播,也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在学术领域探讨影视文学的论文和专著也出现高峰,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双赢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但是,遗憾的是对于文学作品与广播媒介互动最为鼎盛的八十年代的广播文学却少有研究成果。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反映陕北农村在文革后的十年的生活变迁,被认为是那个时期中国城乡历史变迁的缩影。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讲,《平凡的世界》无疑是八十年代小说中的佼佼者,即便经过二三十年的历史洗礼,依然保持着强劲的艺术生命力。数据显示,在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公布的2014年馆藏图书借阅量中,《平凡的世界》以558次高居榜首[1]。
然而,当198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走向读者的时候,市场反响却十分冷淡,甚至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其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与广播的结缘。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栏目选播了这部《平凡的世界》,随后又有陕西广播台等多个省级广播媒体跟进,“触电”后的小说很快便引起了轰动效应,直接受众达3亿多。孙少安、孙少平为改变命运的奋斗形象成了千万读者心中的榜样。前后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足以看出当时的广播媒介在文学传播中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文学传播中的媒介
中国当代流行的文学活动论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两个具体活动过程组成[2]。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这个文学活动框架显然存在着不足,它只考虑到文化活动的首尾两端,却忽略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之间的重要纽带——媒介。作为物质形态和交流渠道的媒介是文学语言与意义进行传递的载体,包括口头、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类型。文学作品只有借助媒介才能作用于读者,产生实际的影响,获得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否则就只是自娱自乐的文本。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是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每种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和流行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文学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带动着文学传播的变革,产生新的文学种类与潮流。比如,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的受众的圈层结构就大不一样,包括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心理、年龄结构分布等都会出现不同,文学在各个圈层结构中的穿透力也就存在着较大差距。媒介形态的转变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作家、评论家和读者对于文学的思想意识、语言修辞和审美趣味。此时的媒介已不仅仅是简单工具性的存在,而是内化为文学本身重要的构成维度。
二、广播媒介在小说传播的作用
20世纪80 年代是广播媒体发展相对繁荣的时间段,作为新生力量的电视机还未大量普及,而半导体收音机作为最普遍的媒体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是当时结婚的必备品,田间地头,树荫炕头围着一台“话匣子”听广播,成为当时农村一大景观。这样的物质基础,给广播小说的传播带来了广阔的天地。
1.减少接受障碍,扩大受众群体
传统的印刷文学容易局限在“知识分子”和“精英人物”这个圈层内传播。因为印刷文本的传播有三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其一是受众要有相应的文化接受水平,要有“意义的共同空间”,才能在解码过程中准确的获取“意义”;其二是要有获取文本的经济能力,在当时书籍或者报刊对于处于社会底层人员来说是“奢侈品”,通过印刷媒体的小说传播效率和到达率是很低的。其三表现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上,读取印刷文本内容通常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通常是没办法兼顾其他事情的。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回到双水村的土地上后,即使有一腔想要读书的热情,也难以有读书的经济能力和空闲时间。
而在八十年代,广播已经深深的扎根到了广大的受众群体中,电视等媒体又不够实力来挤占其传播空间,“央广”播放《平凡的世界》正好处在这个绝佳的历史时期。小说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其覆盖面和社会效果较文本传播是极大的增强,大量的潜在受众转化成为现实受众。受众无需识字能力就能理解小说的内容,也不需要挤占专门的时间,可以一边干活一边收听。与广播媒介的邂逅,《平凡的世界》实现了由“不足三千的销售量”到“三亿听众”的飞跃。广播在扩大受众群体上的威力可见一斑。
同时,广播媒介也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反馈的新渠道,节目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收到了近两千封邮件,表达对作者的尊敬以及对小说和人生的疑问与见解。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