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网络视频内容生产趋势分析

王兆奇

2015年09月09日14:4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网络视频内容的生产经历了视频网站发展初期UGC的盛行,注重自我表达,共塑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到“工业废水”理论的提出,UGC遭到冷落,PGC稳步发展,再到网络版权纠纷使得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购买版权,并将目光重新转向内容自制。时至今日,在国内以万合天宜为代表的专业网络视频内容生产商的出现,集PGC的专业性与UGC的丰富创意于一体,与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推出大量作品,播出次数惊人,占据了大量的观众收看时长,成为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提供者。

关键词:UGC;PGC;视频网站;万合天宜

2003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调UGC的web2.0时代拉开帷幕,进入公众视野。2004年,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建成,同年,国内乐视网成立;2005年,土豆网、56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也相继上线。目前,国内外视频网站内容生产的方式为两种,即用户生产内容(UGC)与专业生产内容(PGC):YouTube和土豆网、优酷网都是侧重用户上传内容的分享,即UGC;而热播剧集《纸牌屋》的制作公司Netflix以及国内的乐视网则是侧重于影视剧等长视频的播放,关注点在PGC上。但两者的区别从不曾泾渭分明,UGC和PGC的并行往往是大部分视频网站的共同选择。

一、UGC视频内容的兴起与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网络媒体主要以门户网站为主,所有的媒体内容都是由网络编辑采集投放,和传统媒体无异。2005年前的互联网视频,也都是由媒体发行方来架设媒体服务器,用户再进行选择观看。而在2005年后,美国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大量视频分享平台,视频内容的来源由传统专业视频制作机构为主导迅速向用户生产转变,YouTube是时提出了“Broadcast Yourself”(表现你自己)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网民投身到视频制作与分享的过程中,其发展模式也为中国视频网站所模仿,大量UGC视频内容自此诞生。

UGC视频内容诞生的可能性在于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视频的制作变得易操作且成本低廉。其受热捧的原因则在于视频这种直观形象的媒介形式更利于网络亚文化在网民群体当中的传播,不用顾忌刻板严肃的表达桎梏,运用自由的影像语言更容易获得以青年为主体的网民的认可,作为个体的网民凭借相同的语境和兴趣,藉由观看和创作视频获得认同,形成了众多亚文化群体。

亚文化群体的概念经大卫·雷斯曼(David Riesman)于1950年提出,其精神在于颠覆传统。伯明翰学派的领袖斯图亚特·霍尔同样将“抵抗”作为其亚文化理论当中的核心问题。值得重视的是,伯明翰学派把亚文化的“抵抗”视为一种寻求“认同”(Identity)[1]。

UGC视频内容的大量出现,其中有很多人凭借自己独到、反传统的视角、相对专业的拍摄和剪辑技术、较为及时且固定的更新频率,获得了大量关注,例如视频制作人叫兽易小星制作的系列短片,将电影和动画进行混剪,娱乐色彩浓厚,兼具恶搞风格,同时在短片中对时事进行含有调侃意味的解读,产生强烈的颠覆性效果,聚集了大量的粉丝进行观看并参与到其中进行评论和转发,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

但是,UGC引发的全民参与热情并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为收益,土豆网CEO王微于2008年提出“工业废水论”,将数量庞大的劣质内容形容成“工业废水”,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带宽成本,具有剽窃性质的侵权视频也引来了版权纠纷,收看寥寥。随后,众多视频分享平台纷纷转投向高质量PGC视频内容的引进。2009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为进一步打击互联网盗版,广电总局又于2010年11月颁布了《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重点打击影视作品侵权行为,大量盗版美剧、韩剧、日剧随之下档,失去了热门剧集的支撑,视频网站开始斥巨资购买热播电影电视剧的版权,2008年到2010年间,各大视频网站购剧力度逐渐加大,购买成本被直线推高,如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其全网络版权费用近2000万,使得视频网站不得不将目光回转至UGC视频内容。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