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析微信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

郭怀娟

2015年09月09日14:4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随着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作为腾讯公司继QQ之后的又一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借助QQ已建立的用户基础、依靠结合手机本源特性的创新设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微信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最常访问的APP,已经并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微信;即时通讯;语音聊天功能

在《新周刊》2015年01期一篇叫《2014年,手机人,勇敢做自己》的文章中提到,2014年人们最常访问的APP是微信,以39.8%的比例排在最常使用APP首位。其次是QQ,占29.6%的比例。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腾讯公司1999年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QQ和2011年推出的新型即时通讯软件微信,能够同时名列中国网民互联网应用的榜首,绝对不是偶然。尤其是微信,更是在几年时间内便发展壮大。根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中所提供的数据,截止2015年3月31日,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49亿。微信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在并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今天,笔者就试着去分析一下微信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信的飞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纵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伴随着生产力、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而应运而生。微信也不例外。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可以发送文字、对讲、视频聊天、晒图、摇出朋友、扫二维码、看新闻、滴滴打车、享受打折优惠等的智能手机APP。从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微信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微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报告,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57 亿。而2000年的时候,我国网民人数却只有890万人。可以看出经过了15年的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是之前的72.3倍,这与我国网络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是分不开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是我国网络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手机上网更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的结合以及无线网络的发展而逐步普及的。智能手机使得手机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将手机和电脑进行融合,使手机变成小型的电脑操作系统,变为网络数据移动接受终端;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手机上网成为现实,手机开始从一种通讯工具变成手机媒体;而以无线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的发展,则降低了手机上网的成本。无线WiFi接入网络和手机移动网直接接入网络,两者互补使得手机上网随时随地,非常方便。

正是基于这些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手机上网一步步成为可能,并且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手机上网的成熟,也促进了因手机上网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手机应用的使用,微信便是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应用程序之一。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是微信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微信能够从众多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除了技术条件之外,与其自身的发展背景以及不断的创新是分不开的。

二、微信是对QQ即时通讯的延续与创新

微信与QQ同属于腾讯公司,都是即时通讯工具,不同的是二者产生的时代不同。因此,说到微信和QQ,他们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微信是对QQ的延续与创新。微信能够在短时间内便发展壮大,与QQ之前打下的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分不开的,当然也离不开创新。

1.QQ培养了用户的即时通讯习惯,为微信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QQ是由深圳腾讯公司于1999年2月研发产生的即时聊天工具。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网络发展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根据200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止1999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上网用户890万人,其中以拨号上网人数最多为666万人,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他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0万。就算这些用户在2000年都使用QQ,其用户也就890万人。而据统计至2007年底,QQ注册账户数已超过7.147亿,七年的时间,QQ用户以数百倍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第一季度,QQ月活跃账户数更是达到8.32亿。可见,从890万人的上网用户到QQ8.32亿的账户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QQ在中国网民中几乎达到了普及的地步。中国网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通过QQ进行即时通讯的习惯。当人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去点击QQ的企鹅图标,登陆QQ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网络的一种习惯。发展到手机上网时代,这种习惯被顺延,人们开始通过手机终端来登陆QQ。因此我们说,QQ的发展为腾讯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微信产生后借助QQ进行宣传和推广,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