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6期

“自留地”還是“公共綠地”?——

媒體人微信公眾賬號實踐的機遇與困境【4】

薛國林 甘韻磯

2014年07月14日17:0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四、結語

可喜的是,上述問題已經引起關注,眾多的媒體人在實踐中進行了各種方式的嘗試,探索自身救贖之道。程苓峰的雲科技成為首個試水廣告變現的平台﹔“鈦媒體”“大象公會”等賬號走向團隊經營,內容運作實現眾包﹔“濾鏡菲林”將形態較為成熟的“當事•人”欄目搬到了《博客天下》的官方微信上運作,部分實現“公私合營”﹔陳鳴憑借實踐經驗,將“咋整”賬號嘗試商業化運作﹔為克服封閉社區的短板,不少賬號開辟了微社區互動空間﹔“羅輯思維”則通過打造“魅力人格體”培育忠實受眾,打造互聯網知識型社群從而實現鐵杆會員制的資金聚集﹔更有一些媒體人利用自身形成的影響力走向線下的活動,比如講座和咨詢等。

媒體人始終在疲於奔命地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塊“自留地”,然而逐漸發展成“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的形態,這是否已經脫離了“自”的本質含義,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討。是“自留地”還是另一片“公共綠地”,微信公眾賬號又是否是媒體人的最終家園?本文試圖從機遇、實踐以及困境等方面從中探索一二,然而這一場“自留地”實踐仍在進行中,媒體人微信自媒體試驗的未來如何,讓我們一起跟蹤期待。

(薛國林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韻磯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參考文獻:

﹝1﹞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0.

﹝2﹞百度百科.自留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9.htm.

﹝3﹞徐偉.新媒介賦權的意義——專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志教授﹝EB/OL﹞.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7601,﹝2014-02-08/2014-03-22﹞.

﹝4﹞“騰訊科技”微信公眾賬號.開放15個月,微信公眾賬號有多少了?

﹝5﹞袁舒婕.眾聲喧嘩中的掌上輿論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09-03.

﹝6﹞萬丹妮.從濾鏡菲林賬號看微信自媒體賬號運作(人民網研究院)﹝EB/OL﹞.http://yjy.people.com.cn/n/2013/0805/c245082-22451373.htm,﹝2014-08-05/2014-03-22﹞.

﹝7﹞彭蘭.網站經營:從“內容為王”到“關系為王”[J].信息網絡,2010(5).

﹝8﹞麥尚文.“關系”編織與傳媒聚合發展——社會嵌入視野中的傳媒產業本質詮釋[J].國際新聞界,2010(1).

﹝9﹞王佳.移動互聯媒介開啟關系革命[N].中國經營報,2012-04-07(27).

﹝10﹞田香凝.試論微信公眾平台媒體人的個人品牌建設[J].信息通信,2013(6).

﹝11﹞“濾鏡菲林”微信公眾賬號﹝EB/OL﹞.侯婧婧.媒體人的自媒體試驗:導向未來?2013-07-04.

﹝12﹞“羅昌平”微信公眾賬號.微博半死,微信疲勞.2014-01-20.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