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8期

電視紀錄片中農民形象的真相與想象【3】

劉修榕 劉行芳

2014年08月26日08:42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自2006年3月5日國務院正式向全國人大提交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首次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把基礎建設投資的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列入大會議題並最終獲得通過以來,新農村建設一直作為國家層面的一項重要任務,被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以每年的一號文件來加以強調,可見“三農”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實現農民脫貧致富這一繁重的歷史任務,離不開新聞傳媒的積極參與,當然也包括以紀錄片形式來全面深入地反映農民生活和他們的變化。特別是當他們今天又面臨再次轉型的沖擊,需要大規模城鎮化的時候,他們的不安、他們的困惑、他們的抗爭、他們的由“被迫”到主動的轉化,所呈現出來的生活圖景一定是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電視媒體絕不能錯過,必須有所作為。

首先,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離開其賴以安身立命、難以割舍的故鄉本土,貿然投入他完全不熟悉、連交通規則都無所適從、對命運無從把握、對未來全然不知的大都市,其變數可想而知,這事實上給電視媒體系統拍攝農民生活展示農民形象提供了歷史契機。他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來到完全陌生的城市?他們在城裡都做些什麼工作?他們的收入比起在農村種糧食有多大的區別?他們的子女教育、父母贍養、農田管理是靠什麼來完成的?每年春天進城、年底返鄉的交通問題如何解決?還有,他們的醫療保障、日常生活、親友往來甚至性方面的需求怎麼滿足?這些問題不再只是農民自己的問題,它已經成為全社會都在關心、都在尋找答案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所以,加大對農民工問題的採訪報道,以紀錄片形式來記錄他們在這個偉大時代發生的重大變革,記錄他們在這個偉大變革時期的種種困惑、種種拼搏、種種改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其次,如何面對農村的空心化問題。很多學者用“空心化”“空巢家庭”等詞匯來形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后廣袤農村面臨的現實困境。然而,中國農村究竟“空心化”到了何種程度?隱含著什麼樣的危機?那些空巢家庭,那些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在怎樣過日子?有什麼難處?農村的出路在哪裡?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談,絕不可能找到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必須以有血有肉的農民典型,真實地記錄他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歡樂與辛酸,這是電視媒體體現人文關懷表現人性本質的基本要求,對於這麼大一個“失落”的群體,電視媒體置若罔聞,紀錄片拍攝者無動於衷,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再次,解決“三農”問題,高層提出的最終解決之策是大規模推進城鎮化。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十年中,我國將有數以億計的農民要實現兩個根本轉變:一是要實現居住地由農村向城鎮的轉變,他們要面對由熟人社會向生人社會轉變帶來的種種困惑,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在新環境下人際交往中出現的種種不確定性﹔二是要實現就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變,他們熟悉的耕種管養技術不能再作為他們的生計依靠,而他們不熟悉的新的生產方式、新的工作方式又將要成為他們的衣食之源,如何實現這一轉變,他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民能不能過好這一關,電視工作者理應忠實地進行記錄,完整地表現他們由農民轉化為市民的整個過程。

最后,農村經營方式的改變,“餐桌安全”問題的日益嚴峻,也給農民帶來了種種挑戰,需要我們去跟蹤記錄、去研究探索。一方面,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普遍推行,農田會不斷向種田能手、有經濟實力的涉農公司、有一技之長的種養大戶集中,他們經營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食品市場的供應局面﹔另一方面,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最為重要最為緊迫的公共安全問題,而農業生產、種養加工則是確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閘門。作為公共服務機構,作為社會的雷達和穩定器,電視媒體有責任有義務真實報道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給社會提供安全信息,給公眾吃上定心丸。

以上列舉的這些題材,是時代特別賜予電視媒體的特殊禮物,這一時機千載難逢,隻要我們精心策劃,深入採訪,精心拍攝和精心制作,就能制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農民電視紀錄片,為全國人民送上反映農民真實生活、真實情感、真實命運的精神食糧,而不是刻意去創作那些並無生活依據的、桃花源式的農村美麗景象、一夜暴富的農民典型和缺乏人文關懷的所謂農村能人。

三、用紀錄片表現農民形象的現實路徑

毫無疑問,用紀錄片來展示農民群體的真實形象,反映他們的生活變遷、喜怒哀樂和夢想與追求,必須緊扣“農民工”“城鎮化”“空巢家庭”“留守兒童”乃至“食品安全”這些時代命題,深入“三農”一線,融入農民群體,親身感受他們的歡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奮斗與挫折,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需,方能拍攝出真實生動、思想深刻、震撼人心、啟人心智的好作品,而這正是我國的電視媒體和電視工作者目前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正是當前反映農民群體的電視紀錄片所欠缺的。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