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介融合和新的媒體環境下,媒體從業人員“把關人”的角色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提高媒介素養?本文認為媒體從業人員“把關人”的角色依舊重要,“把關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養。他們選擇的新聞不僅應該具有新聞和社會價值,而且還應在尊重新聞真實性原則和不對受眾產生誤導的前提下,盡力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
關鍵詞:媒介融合﹔媒介素養﹔把關人
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各種信息在同一數字平台上得到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間的互換性與互聯性得到加強,媒介一體化日趨明顯。這種以多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等新技術為特征的新媒體,使新聞傳播模式發生了變化,媒體形式和傳播渠道更加多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受眾也越來越分散。在這樣媒介既融合又相互競爭的新格局下,如何選擇新聞信息、整合與組織新聞信息,需要媒體“把關人”有更高的媒介素養。
本文所指的媒體“把關人”,主要是指傳統媒體的“把關人”。由於我國目前的政策規定,商業網站沒有採訪權,沒有新聞原創的權利,因此,除了以傳統媒體為依托的網站可以發布原創新聞之外,其他網站隻能依靠轉發來發布關於某一事件的報道。這樣的客觀現實要求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在媒介融合時代裡有更高的媒介素養,以便適應新的環境和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信息傳播者和信息受眾趨於融合,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在生產和傳播信息。同樣,傳播者在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在接收受眾傳遞的信息。假如傳播者傳播的是不真實的信息,那麼,它們會迅速地誤導受眾。同樣,如果傳播者未經嚴格把關就將從受眾那裡接收的信息傳遞出去,他們的“權威性”會誤導很多人,畢竟受眾對來自主流媒體的報道還是有相當的信任度的。隻有“把關人”具備更高的媒介素養,嚴格地把關,媒體才能在新的環境下既能夠向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和獲得更多的受眾群體,又能更好地發揮和弘揚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本文通過探討當前的媒介環境、媒體“把關人”在媒介素養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把關人”由於媒介素養不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來說明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媒體“把關人”需要更高的媒介素養。
一、媒體“把關人”與媒介素養
“把關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隻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准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傳播學者懷特將“把關人”概念引入到新聞傳播學領域,明確提出新聞篩選過程中的“把關”模式。他認為,社會上每天存在著大量的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聞必錄”,它是一個取舍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媒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道“關口”傳達到受眾的新聞只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少數。中國人民大學彭蘭教授把網絡環境下的“把關人”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微觀即個別的網站對於自己內容的把關﹔宏觀即在整個網絡傳播環境中的“把關人”對於整個網絡中特定內容的控制能力。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把關人”的外延被放大:專業傳播組織和機構不再擁有傳播霸權,話語權廣泛地分布給眾多網民,使把關不僅僅局限在媒體。而本文所說的“把關人”理論仍主要強調的是媒體的把關,體現在媒體從業人員對獲取信息來源的把關,對信息真實性的把關,對所傳播信息的把關等。
媒體從業人員為了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把關權利,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學界對其概念比較公認的是1992 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出的定義:“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的選擇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質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評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創造和生產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從媒體從業人員的角度看,媒介素養是指他們獲取、分析、評價信息和以各種方式制作新聞的能力,以及在新聞採編和制作過程中理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在媒介融合時代,信息通過多渠道傳播,而且傳播速度極快,尤其在微博和微信等各種社交媒體上,信息在便捷傳播的同時還聚合新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媒體“把關人”在發布信息時由於缺乏媒介素養而沒有做好把關,很容易使所報道的信息不恰當,造成不好的結果。
比如,在2014 年10 月23 日,一條關於“95 后萌妹用身體換旅行”的新聞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報道說一名95 后的少女,非常喜歡旅游,但囊中羞澀,因此,她廣招各地男朋友,隻要包吃包玩,可以用身體作為交換。該報道缺乏准確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對事件女主角的採訪,后被証實為假新聞,只是一家社交軟件的炒作軟文。而這條消息的轉載源頭卻來自某都市報,用整版篇幅報道了此事,導致很多媒體瘋轉,無數網友信以為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消息的最初來源是10月13日一個由“ME 小清新重口味”帳號在豆瓣上發的帖子,開始並沒有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直到紙質報刊媒體的介入。而首家轉載的媒體,在事實把關過程中缺乏最基本和最關鍵的信息真實性審核和把關,在沒有核實事實的情況下就進行了報道,而后又被其他媒體轉載,從而使該事件進入了公眾視野。通過此事件的傳播,我們可以看出該報從業者媒介素養的缺失。媒體追求新聞的“新”和“奇”無可厚非,但確保事件的“真實性”是媒體“把關人”最基本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就是關於媒介如何對社會產生功能的知識體系,其側重點是信息如何傳輸。”媒體作為公眾利益的維護者,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而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核實報道的基本事實,確保報道的新聞要素准確無誤。
從上述事件裡,我們不難看出,盡管在媒介融合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因而人人都是“把關人”,都應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但真正能引起公眾廣泛注意的還是媒體“把關人”的介入。媒體從業人員具有專業的背景和訓練,加之媒體組織有較高的權威性,他們的把關更能夠引導輿論,也更容易被受眾接受。所以,在新媒體的環境裡,媒體“把關人”需要有更高的媒介素養,否則不僅會誤導受眾,更有可能影響媒體的名譽,導致媒體的公信力下降,失去更多的受眾。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