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考”之年,作为社区主任的何丽华更加忙碌了。杨海全 摄
零散的社区工作被何丽华打理的井井有条,说起与居民们相处的点滴,她如数家珍。
去年,华能热网施工引发了自来水管线爆裂,近2000户居民的吃、用水成了难题,爱建办事处紧急调拨水车,为居民们定点输水,通知完小区住户,何丽华就跑到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们家里,把瓶瓶罐罐都拿到楼下灌满水,折腾几趟自来水就混着汗水彻底打湿了她的衣裳,这一送便是3个多小时。“80多岁的老人自己怎么打水?这时候他们正需要我!”何丽华坚定地说。
“我就这脾气,老话说叫‘恨活儿’。”何丽华憨厚地笑着说,能真正的为居民解决一些问题,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很充实。“就算有一天不在这个岗位,也会经常和大爷大妈们联系,心里放不下他们。”2010年接手社区工作的何丽华最初觉得工作太繁琐、很难应付,现在心里却装满了牵挂。
采访中,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中断了我们的谈话,是居民打来电话咨询社保相关政策,挂了手机,何丽华披上衣服就往外赶,冬日里在户外的人并不多,一路走来,遇见的居民都会过来和小何聊两句,反映反映近况、互相问候已经成为了习惯,爱建社区紫园小区布满了何丽华的脚印。
办完事,何丽华扫了一眼手表,14点15分,拎上宣传册,她开始走访特殊照顾家庭。“老人们都要午睡,中午不能打扰。”何丽华说话语速特别快,却有着极细腻的心思。89岁高龄的高山峰爷爷和老伴王奶奶身体都不好,儿女们工作繁忙,照顾不过来,夫妇俩就与亲家一起搬到了爱建社区紫园区。几个月前,高爷爷食道管突然堵塞,儿女都不在身边,情急之下王奶奶赶到社区办公点,何丽华二话不说,开车直奔社区医院接上医生就赶往高爷爷家医治。
高爷爷的病情得到了稳定,但以后再出现这样的紧急情况怎么办?何丽华紧皱着眉头又想了一个办法,和所有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一样,她立马给高爷爷家安装了“一键通”电话机,在急救按键中输入了自己的电话。“这个键子打过去就是小何的电话,我有事儿就找她。”王奶奶指着电话向我们介绍说,紫园区每个老人的电话机上,都有一个按键,连通何丽华的手机。
“小何得空就来家里坐坐,陪我们聊天儿解闷、询问情况,她就是我的另一个女儿,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拉着何丽华的手,王奶奶慈祥地说。
同事眼中,何丽华是个总和领导提意见的“事儿头”,担心办事处离辖区居民楼过远,她三番两次向领导争取来了临时办公点。爱建社区自创的“扶我卡”,被何丽华一张一张地送到了老人们的手中。
问及未来的工作计划,何丽华咧嘴笑着,“居民间每天都有新事情发生着,没啥特别的计划,快到新年了,我打算抽空到王姨(爱建社区独居老人)家给收拾收拾、搞搞卫生,置办些年货。”朴实又不善言辞的何丽华总说自己年轻,能多干就多干,然而43岁患有腰椎疾病的她走起路来并不那么便利。“这算啥,想起上千个家庭都在盼着我,就感觉浑身是劲儿!”挥一挥手,何丽华在爱建社区的路上步伐坚定、走得风生水起。
记者手记:社区副主任有多小?严格意义上来讲,她并不算个官儿;社区副主任有多大?她牵挂着上千户居民的衣食住行。整个采访过程中,何丽华一刻不得闲,她说,社区工作作为贴近群众服务的最小单元,做的都是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更关注的是居民们的切身感受。基层工作人员更要有人情味儿,与居民间建立信任关系,暖人心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最终落脚点。我们期待,居民身边能有更多这样的贴心“小棉袄”。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