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12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王  伟

2015年01月21日10:24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主管部门为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不仅意味着新闻网站从此名正言顺地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而且新闻网站也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抓住这一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新闻网站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采编人员没有记者证难以树立新闻网站主流媒体的地位

国新办与工信部2005年9月联合颁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后,具有一类资质的新闻网站,已经具有采访权,但并没有给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给新闻网站的新闻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困扰。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闻网站与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失之交臂,只能通过摘编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或是聚合专题来弥补自身原创的不足。由于没有记者证,许多国际、国内重要的活动,大型的赛事,重大的报道等,新闻网站采编人员一般无法参与,只能像二类资质的商业网站一样,通过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来发出声音。

海口网是2001年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设立的一类资质新闻网站,但仍无法参与一些重要活动的报道。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是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的,每届年会都有来自全球的各国政要首脑、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参加。拥有地缘人缘优势的海口网,每年仍然无法派出记者参加报道。因为,根据要求,参与报道的记者要凭记者证报名申请。

二是新闻网站记者常常处于一种身份的尴尬与职业焦虑当中,他们的采访活动得不到保障。新闻网站记者在采写批评监督类稿件时,常常受到人为阻挠,甚至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2013年,海口网接到市民的投诉,海口市龙华区内有一处违建广告牌,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海口网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但记者一到现场,违建方就让其出示记者证,我们的记者尽管出示了工作证,但也无济于事,违建方以此为由拒绝采访,甚至发生拉扯行为。记者采访正在现场的龙华区城管局局长时,他们仍以没有记者证为由横加干涉,采访一度中断,记者不得不报警,经过警方的调查,才得到解围,采访才勉强得以进行。类似的尴尬事可谓不胜枚举。

三是无证难以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很难挖得鲜活的猛料。许多被采访对象,因为没有看到记者证,基本上不愿意配合记者采访,即使勉强接受采访,也是闪烁其词或是缄口不语。

以上三大困境,最终导致了让网站从业人员不愿看到的后果:对于公众认知来说,新闻网站不是新闻机构,更不是主流媒体;对于网站的采编人员来说,由于身份的尴尬不得不遮遮掩掩,摇摆不定,从而让新闻网站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再从整个舆论格局来看,互联网一出现,就势不可挡地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强势地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重构了新的舆论生态,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闻网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主流媒体。如今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其现实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新闻网站迎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对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无疑将给新闻网站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新闻网站迎来转变观念的契机,将强化发展的本源内驱动力

如今,我们都别无选择地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的出现,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衍生出以用户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小米等众多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谁拥有互联网思维,谁就将是今后博弈中的赢家,对于正经受着巨大冲击的媒体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新闻网站在2012年前基本上都完成了转企改制,成立了新媒体公司。但事实上,由于新闻网站脱胎于传统媒体,不仅带有传统媒体的遗传基因,而且流着传统媒体的血,这是新闻网站的先天优势,同时也是新闻网站的先天“不足”。从新闻生产来看,在“内容为王”思维的强势推动下,新闻网站也有模有样地做起内容,但由于原创底气不足,新闻网站的采编活动不得不依附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几经演变,“依附”实际上已经沦为“依赖”。以海口网为例,海口晚报的新闻约占原创新闻的80%,在长期的复制与粘贴中,沿袭了多年的传统观念和与之对应的新闻生产、传播理念以及经营模式还强势地影响着新媒体,渗透到新闻网站采编的各个环节。从管理体制上看,尽管成立了公司,但市场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完全确立,没有建立起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传统媒体的一个工作部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思维无形中被传统观念所绑架,造成了“页面就是版面,首页就是头版,推送就是发行”的报人办网的困窘。

核发记者证后,意味着新闻网站的采编活动可以不再依附于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可以以此为契机,革除传统观念的绑架,回归互联网的本源:

一是不再过度地依赖传统媒体“拱手相让”的新闻内容,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根据网站、APP、社交媒体群等特点,重构自己的新闻生产流程,重塑自己的产品品质。不依附并不意味着不使用传统媒体的内容,更不是排斥传统媒体;相反,新闻网站可以用全媒体的表现手法,对传统媒体的内容进行二次创造,深挖其中蕴含的价值,最大化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摒弃传统媒体的“受众”理念,从“受众”向“用户”转变,从而强化互联网思维。由于缺乏原创而长期过度地依赖传统媒体的内容,新闻网站也自觉不自觉地接纳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理念。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线性单向传播模式已经被解构,用户对信息的接收,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收,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显然,“用户”替代“受众”势在必然。新闻网站可以充分利用核发记者证的机会,用原创来摆脱内容上对传统媒体的过度依赖,在对内容的整合与网站的运营中引入用户观念,紧紧围绕用户思维来进行新闻生产与信息传播,从而强化互联网思维。

下一页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