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快:“辨真伪+回诉求”
立足反馈做文章。一种是辨别真伪,还原真相;一种是回应诉求,帮助解决问题。
网络流言多,谣言多。这对于网站记者来说,是发现的难点也是报道的突破点,网站记者发挥的余地大。每天都可能有流言或谣言在网络流传,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医学的、价格的、规划的、观念的等等。只要关注到信息的来源、采访的对象、讲述的事实、传播的范围,网站记者可以根据积累的知识、经验判断其是否可疑。如果有可疑之处,不妨留心一下,动动脑筋,核查真伪。如果发现确是假的,及时进行报道辟谣,就是一条好新闻。这些虚假新闻不少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有的还有可能变成热点,比如前段时间流传后来被辟谣的:沐浴乳不冲干净会致癌、河北将被一分为三、猪肉含杀不死的钩虫等。这种事儿,一经辟谣,不仅能还原真相,而且关注度高,有助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如果条件允许,网站记者还可以和技术人员一起建立监测数据库,对关注或转发的热点进行关注、分析、评判,这样一来逮住假消息的几率就会更大。
互联网时代,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益诉求、利益博弈越来越多元化。哪怕是住在同一栋楼,不同单元或不同楼层的人的需求有时都是相反的,还会互相投诉,这些现象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新社区的增多、网络渠道的便捷,会越来越凸显。这也是网站记者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网站记者要保持对网友的热心,对网友合理合法的维权信息和意见建议及时作出回应,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问题的解决、建议的实现。由于有些问题很小,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传统媒体很难辟出空间和版面去报道,这就给网络媒体腾出了空间。比如居民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子女上学、停车、消费维权等问题,网站记者及时关注了,网络媒体及时报道了,事件虽小却贴心,就将会增强用户对网络媒体的认同感。
视频快:多媒体生动传播
视频化是网络传播的一种趋向。网站记者应掌握视频的拍摄、剪辑制作、上传等基本技能。有些网站设有专门的剪辑人员,对于其网站记者来说相对轻松点。短视频只有几分钟乃至几秒钟,有画面有声音,不会花费太大的流量和占用太多的时间,对于繁忙而时间碎片化的用户来说,这种形声俱全的传播是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特别是碰到现场感强的事件,比如突发事件(地震、台风、车祸、爆炸等)、重大活动现场嘉宾精彩发言、重大比赛等,用短视频加以传播,效果会更明显。网站记者掌握了视频采编播技能,对于媒体来说,一是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二是实现了内容的立体化,是多赢的选择。视频化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报道的一种有效手段。网络媒体建立合理的制度加上个人的努力,有助于推进网站记者短视频报道快起来、活起来。
推广快:要重视网络圈子
信息爆炸时代,很多时候信息传播是新闻找人,而不是人找新闻。这符合碎片化和无目的性的阅读特点。所以,发现重要、整合重要,推广也重要。网站记者应该广泛建立线人资源、不同朋友网络圈子的资源,内容采集发布后可以及时地利用这些圈子进行裂变式传播,有利于及时地扩大报道影响力,也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反馈和互动。不同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可根据圈子群体的不同职业、身份、地域、经历或不同兴趣,分建群组。比如“辣妈圈”关注的是健身健康、小孩学习、活动等,“驴行圈”关注的是旅游乐趣、新奇地点等。根据一定的发送标准,有针对性地将报道及时推广发布到相关的人群中,更容易引起群体的共鸣。社交平台圈子的裂变式推广,有助于网站记者发布的内容更快获得认同,更快扩大影响力。
做到以上六个方面的“快一步”,网站记者可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但在快的同时,网站记者一定要守住基本底线,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
随着一类资质新闻网站记者证的核发,持证新闻采编人员将成规模扩大。相关机构更需要依法依规来规范新闻报道,保证新闻采编人员的正当权益;同时,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网络媒体管理机构和负责人要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划清采编和经营的界线。(作者为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东南网原副总编辑)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