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12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整合与重组,跨界与融合——

2014年中国广播媒介的嬗变【2】

陈  俊

2015年01月21日11:12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新华社试水车联网音频APP

曾几何时,私家车的兴起拯救了传统广播电台。但在4G时代,传统车载广播不再“独树一帜”。利用碎片时间“在路上”获取信息资讯和服务已成为广大有车族的习惯和常态。在传统电台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时,在线电台尤其是移动电台APP却悄然崛起。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在2014年也高调宣布跨界抢占音频市场。2014年10月10日,新华社上海分社与大数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车联网频道客户端项目。这意味着备受各界关注的“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正式延伸至车联网和音频客户端领域,为有车族提供权威资讯和一系列智能化服务。

据了解,作为新华社首款音频客户端,车联网频道将从新华社每日发布的数万条新闻中遴选精华,通过“解放双眼”的音频形式传递给行车中的受众。除了《新华快讯》《读报时间》等形式多样的资讯内容外,车联网频道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和传感设备还能为车主提供一系列智能化服务,包括路况信息查询、汽车状态和驾驶者行为数据分析等功能。

音频APP打破了原有传统广播的传送方式和接受方式,也突破了原有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新华社此次与业内企业联手,拥有独立版权的海量内容和一流的技术研发实力,无疑将成为未来市场份额的有力竞争者。这一举措将加速推动传统广播电台向音频APP市场转身。

广播时政报道开启新媒体破冰之年

中国广播人抢抓机遇,通过微博、微信和APP等多渠道推出独家的时政报道,彰显了广播的优势和地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政记者在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中,发出大量精彩独家的微博,在李克强总理考察活动报道中,尝试发布带音频的微博,凸显广播特色。精彩的独家微博已经成为广播新媒体报道的一大亮点。特别是2014年年末习近平主席出席G20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出席东盟系列峰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尝试在微博、微信和APP上推送专为网络传播而撰写的报道花絮《习行漫记》和《总理去哪儿了》。报道以图片、视频为主,文字为辅,由前方记者抓住精彩瞬间进行独家发布,打破了时政新闻一贯的神秘感,力求亲和、贴近、接地气。报道在微信上推出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此外,在APEC会议期间,中国之声与“蜻蜓fm”合作推出“中国之声APEC新闻台”,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开创了重大新闻报道的新模式。中国之声APEC报道以“中国进入APEC时间”作为开场白,被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引用,彰显了广播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之声全面充分报道APEC会议的亮点和成果,报道习近平主席与会情况和重要讲话。APEC期间,中国之声官方微博阅读量达到1亿次以上,转发评论超过1万条。

遗憾:传统广播技术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度还不够高

当前,互联网技术持续更新与发展,流媒体、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逐步改变了现有的媒体格局,以新技术起家的网络媒体集团纷纷崛起,并迅速抢先占领了网络市场,给传统广播媒体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特别是现行广播覆盖依然因循无线发射方式,已远远落后于4G时代的媒体覆盖方式。传统广播无线覆盖面广、规模大,但单向覆盖、缺乏交互性,还会经常受到非法电台扰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此外,传统收音机终端用户体验不理想,调频覆盖受到区域限制等。广播向音频属性回归,需要广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广播向互联网广播的转型,实现广播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到广播覆盖的互联网化。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国铁塔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成立后,首要的是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这其实对当前广播覆盖方式有很大的启示。国内电信巨头都开始抱团取暖,不搞重复建设;广播媒体更应抱团取暖,不能再用独善其身的方式来实现广播信号的覆盖。(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心宣传联络部副主任)

上一页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