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位一体”的新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建构
(一)高校培养新闻人才模式创新
1.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全媒体时代来临,新闻教育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大胆削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设一些实践需要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等课程。条件成熟时,还可设计若干板块,如经济、政法、文体、管理、公关、广告、网络、科技等分块进行教育培养。二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根据媒体需求从细分专业内容着手深入改革。第一学年统一学习新闻基础理论。第二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媒体相关课程。第三学年开设专业学习班,如新闻评论班、数字出版班、体育新闻班、经济新闻班和法制新闻班等,培养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
2.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作用
和许多地市级党报功能相似,高校校园媒体是学校党委的喉舌,也是新闻专业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如玉林师范学院办有玉林师范学院报;文学与传媒学院办有文传报,除印刷外出刊的所有流程全部由学生和老师完成。学生先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 在具体而丰富的新闻实践中亲身体验,不断培养新闻敏感性,综合运用学到的新闻知识,积累新闻采访与写作经验,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提高新闻业务技能。当然校园媒体实习应有新闻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避免重新落入纯宣传报道的旧路。
3.实践教育遵循循序渐进规律
许多新闻专业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急于参加社会实践,轻视基础理论学习。其实,学以致用、参与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毕业实习一般从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延续至大四上学期,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笔者建议学生可以把就业方向和毕业实习挂钩,实习生每到一家媒体实习,先不急于采访写稿,应该先到资料室了解该媒体的整体风格、板块设置、选材类型、写作手法、工作特点等;深入了解媒体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为后期的采访、写作和发表奠定厚实基础。
(二)媒体与高校共同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媒体、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媒体单位需要人才可直接与学校沟通;学校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为媒体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媒体从事多年工作的老记者、老编辑等可以到学校任教,将他们丰富的业界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记者编辑带领下可以到媒体有序实习。
1.媒体真正成为高校新闻专业的实践基地
新闻专业应该有固定的实践基地,这不仅针对学生,没有从业背景却又担任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师,也可轮流到媒体挂职工作、学习。2013年教育部和中宣部启动媒体和高校互聘人才计划,这项活动现在已经在部分高校和媒体展开。如教新闻采写的教师,到媒体的采访部门当记者;教新闻评论、编辑的教师,到媒体当编辑或总编助理;教媒介经营与管理的教师,申请当社长助理或到广告、发行等部门亲身体验。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真正掌握新闻媒体的运作与经营管理规律,了解当前新闻工作的现状与导向,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高校成为媒体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高校较为完整的新闻理论框架体系、丰富充实的图书知识资源、长期积累的理论教学心得,对媒体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块“沃土”,安静从容的氛围能让长期在“一线”的媒体记者静下心来思考新闻采访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媒体同样需要整理和深化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可撰写成专业教材。高校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实现新闻工作实践转化为新闻理论。另外,不少编辑记者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完整的新闻理论学习,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3.实现高校与媒体的优势资源互补
不管是研究型的新闻专职教师还是新闻从业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他们都有资格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良师。对新闻专业教师岗位“特事特办”,实行“柔性”政策媒体高校共同培养更利于学生发展。对于新闻传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还应由理论教师讲授,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电视摄像、媒介经营管理等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可以选择学历不高但有丰富经验的记者编辑任课。教师与记者编辑互相兼职,互补不足,共同承担培养新闻人才的职责,不断提高自身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4.媒体推行实习系列制度
目前,新闻专业学生到媒体实习门槛很低,无多少约束,许多编辑、记者对实习生采取“无所谓”态度,这对提高实习生能力十分不利。媒体应制定实习系列制度:(1)实习前面试,提高学生的实习门槛。让掌握相关业务技能、真正想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进去,把只想走过场、蒙混过关的学生剔除在外;(2)一些岗位可缴交一定押金,制定实习出勤、考核等相关条款。让学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有效地提高其新闻报道的技能和责任感;(3)制定编辑记者指导实习生激励政策。媒体工作本来就非常忙碌,自己付出劳动没有任何价值体现,这是媒体记者不愿意带实习生的原因之一,有偿制度能缓解这方面的抵触情绪。
(三)增强学生实习就业长远意识
1.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发展目标
新闻媒体这个行业对学生还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记者也是许多人羡慕的岗位之一。新闻专业学生在踏入校门时,校方应邀请专业教师和业界精英对大一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座谈,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和专业就业有大致了解,进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思考今后的择业方向,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并逐步确立重点学习的内容,为自己成为复合型记者或专业报道记者奠定理论基础。
2.实习过程要注重辨别各媒体特点
不少实习生在不同媒体实习,除了跟班学习锻炼新闻报道能力外,留心各媒体定位及报道方法是新闻专业实习生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不同新闻媒体在采写上有显著不同:日报的稿件篇幅较长,一般要求跳出会议写新闻,但有时也必须严格按照新闻五要素来写;晚报篇幅短,一般消息只是大概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比较重视社会新闻及民生新闻的稿件,字数也可以适量增加,更常用新闻照片;电视台稿件写作时要求配合相关镜头表现新闻,字数不能太长,但对拍摄要求较高,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尽量不重复;电台要求在采访过程中就播出标题新闻,在另外时段再进行详细报道,而且还要在适当场合进行录音,配合文字让新闻现场感更强。不同级别或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也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如省区级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涵盖更多的地市,其稿件写作更有气势,长篇通讯、系列报道、人物特写等形式更为多见;都市报信息量大、涉及内容广,更侧重民生和社会新闻,不局限于报道事件,会做进一步的追踪及深度分析。
新闻实践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和平台,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有效。加强新闻实践教育应对学校、学生、媒体三方进行必要的整合,创新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媒体高校互聘人才,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学生、高校、媒体“三位一体”的互动人才培养机制。(作者系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胡志平. 新闻写作创新智慧[M]. 新华出版社, 2003:5
②董天策. 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J]. 新闻记者, 2005(09)
基金项目:2014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广西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卓越师资队伍建设转型研究”(2014XJJSJY29)。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