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4年·第6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新媒体形势下电视读书节目的发展之路【2】

李佩佩

2015年03月13日11:34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一)突出“差异化”,亮出特色

为了让人们能在过剩的媒体信息中关注到电视读书节目,就需要读书节目有着一些鲜明的特色能够吸引观众,在具体操作中可尝试以下几点:

1、精选新颖内容。电视读书节目应常做常新,在制作节目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以新推新。热门书籍处于不断地变化,如新作品、新作家的推出等,应在这些“新事物”上做文章,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惊喜;二是推陈出新。部分经典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只要节目组稍微改变一下思考与观察的角度,在同中求异、常做类比归纳,就很容易发现全新的宣传、报道题材。

2、灵活的表现形式。对电视读书专题节目来说,常规的表现形式是:谈话型、主持人+演播室讲评+短片、情景再现式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足够灵活与丰富,形成和谐统一又灵活变化的完整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结合多媒体的特征,增加不同的表现形式,强化演播室内外场效应的表现,体现出丰富视觉变化。浙江卫视近期推出由华少担纲主持的节目深夜读书类访谈节目《华少爱读书》,就是一档酝酿已久的读书类节目。其中一期的主题是《手机是人体“器官”》,这一期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上就取得了明显的效应。开场用Flash动画导入旅行的火车这一情境,火车上人人埋头看手机,由此提出了这一疑问:手机是人体“器官”吗?接着华少导入介绍了《手机》一书,并联想到了葛优先生在电影中的那一段经典对白,接着进行了电影回放,这样的形式无疑欣赏性和趣味性十足,对于激起观众由此而产生的读书欲是很强烈的。这种编排形式,将以往过于呆板的电视读书栏目变得立体活泼,受众人数不断增加,收视率也一度飙升。

在话题选择上,不仅要设置有刺激性、有争议性的话题,充分表现演播室内外参与者的观点和情绪的对立和激荡;还可以贴近实际,选择当下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针对性的书籍推荐。《华少爱读书》中谈到手机这一话题时,结合现代人使用社交软件喜欢自拍的这一洗好,就推荐了一本由专业摄影机写的《手机拍的》,教普通人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来纪念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上,保持高低起伏、张弛有道,并设置噱头、悬念等娱乐性极强的元素,以使节目在内容和情绪上能起伏迭宕等等,这些表现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可视性”,保证观众收看的积极性。

3、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对于一档文化节目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机智幽默的主持人是举足轻重的。要想满足公众对一个被贴上文化标签的读书栏目的心理期待,必须打造风格鲜明、个性突出的智慧型节目主持人,改变以往提问像流水账式的老生常谈或在专家学者面前小学生式的谦卑,能灵活应变地与被访者对话。风格鲜明的主持人还能赋予节目个性化的风格,他们往往不拘泥于图书和作者,能及时地加入自己的观点、理解,与被访者进行思想上的颠峰对决,碰撞出火花,从而赋予节目更高的风骨和文化底蕴,满足观众对睿智和博识的期待,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如果单个主持人达不到以上要求,亦可采取联合主持的形式,譬如由文化内涵深厚、思想睿智、洞察力深刻的学者型主持人与口齿伶俐、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机敏型主持人搭档,当然还可以尝试加入其他类型以吸引不同人群。

(二)取各种新媒体之长,优化电视读书节目

不妨借鉴娱乐节目的一些包装形式和传播手段,除单一电视媒体这一播出渠道,还可融合网络电视、视频网站、论坛和博客等新媒体,让读书节目充分吸收众新媒体之长,从而优化电视电视读书节目。

网站与浏览者的互动能力很强,每一个内容具有大概是几个字的标题统领,或者直接用图片说明,使得浏览者对帖子主体一目了然。为优化电视读书节目的质量,节目制作部门应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一是借鉴网站对观众视觉的冲击力及其短平快、张弛有度的信息量,借助大量的图片与字幕做多维、立体地报道;二是解决配套网络的互动功能,主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充分发挥电视的主流喉舌作用,与各个出版社、网上书店等机构保持信息通联,对近期书籍推介的各类活动、优惠等进行简洁、权威、及时的报道。另一方面,将新书推介、购书贴士等更多服务内容纳入节目,有序地、分版块地播出,弥补电视读书栏目在内容上的缺陷。还可采用“拿来主义”,搜索大量优秀的电视读书节目的图片、文字与片段等,为电视读书栏目所用,不断丰富栏目的模式与内容,进而优化电视读书节目的质量。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