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报刊杂志从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出发,深入关注那些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深刻影响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和事,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对于这样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追忆,并加以更为准确的把握和更加深刻的阐释,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巨大精神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北仑往事》就是通过“往事”的追忆、记述和阐发,用“反弹琵琶”的传播策略取得了很好接受效果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追忆往事;反弹琵琶;传播意义
一、引 言
新闻报道高度重视时效性,这当然是新闻传播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写新”既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能够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人们在各种新鲜信息的刺激下,获得知识的增益和精神的丰富,在实用功利和心理满足两个层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方兴未艾的今天,报刊杂志这类传统媒体如何更为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却是摆在大众传媒面前的新课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密关注人民群众当下创造的新生活,当然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但是,对于那些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深刻影响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和事,尤其是至今仍是人们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时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就完全有理由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这是因为这类旧闻轶事,大都蕴涵着前辈们开拓的努力、奋斗的经历和成功的自豪,从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和他们所创造的业绩,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已经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集体记忆。对于这样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追忆,并且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对它加以深邃精准的把握和高屋建瓴的阐释,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地域文化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从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和新的表述去追忆和阐释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巨大精神正能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由《北仑新区时刊》编辑部编辑,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北仑往事》(1-3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新闻媒体追忆往事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
这套《北仑往事》(以下简称《往事》)三卷共一百万字,这套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仑新区时刊》总编李道轩同志担纲主编,年逾九旬的北仑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题签,装帧大方典雅、印刷精美考究的书籍,不但在外在形式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充实、思想积极向上。书的副标题是“北仑新区时刊往事报道和怀旧散文集”,表明了书的内容就是记述解放以来发生在北仑这块土地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造历程、贡献精神和不俗业绩,描写了那些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勇于开拓、积极奉献、大胆创新的带头人和先进群体,回顾了当年在克服了各种困难之后完成的水利建设和农田改造工程。全书的重点放在北仑当时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创新创造上面,基本上没有触及当年那些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伤害的的政治运动。
《往事》的第一、第二册收集了曾经在《北仑新区时刊》发表过的追记本地“往事”的文章,搜集了那些在全区人民记忆中较有影响、仍在流传的人和事,真实地再现以往的生动场景。当年北仑人民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岁月里的奋斗事迹,至今仍然在亲历过这些事件的老人们的口中流传,他们为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抛洒汗水、奉献智慧的情景,还会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在跟下一代的交流中,经常会得到深情的回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满腔热情,抒写民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艰苦创业的历史风貌,描绘他们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和村镇的美好憧憬。桩桩件件、年年岁岁,都在北仑人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最生动、最亲切的内容。正如《往事》主编李道轩同志在前言中指出,“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辛苦过、奋斗过、贡献过的老一辈干部群众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知道,在北仑区域开发开放热火朝天,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中青年一代并没有忘记从前的事情,依然珍视老一辈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所做的点点滴滴和创下的大小功业”[2]。这套丛书的出版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积极自觉的创新追求。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