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谈建设性思维在内参编采中的运用

初惠贤

2015年03月18日16:53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建设性思维,其哲学概念是指人脑对事物的发展从本质和规律上进行有促进作用的考量。其中“建设性”一词最初是指“经济领域的创新和新增”;进入新世纪,它已被广义化和大众化。本文从新闻视角论述了“建设性思维”在内参报道中的作用、意义以及运用建设性思维编采内参稿件的方法。

关键词:内参编采;建设性思维;运用方法

建设性思维,其哲学概念是指人脑对事物的发展从本质和规律上进行有促进作用的考量。其中“建设性”一词最初是指“经济领域的创新和新增”,进入新世纪,已被广义化和大众化。本篇论文从新闻视角讨论“建设性思维”命题,它应当是媒体人“一种凡事都以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为出发点的思维。”其根本取向,就在于充分发挥新闻报道“促进各项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功效的作用。”它要求媒体从业人员站在建设者角度考虑问题,在报道中既要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又不能单纯地曝光问题、放大问题;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又不能将局部现象简单地机械地照搬,在整体的全局的真实上把握发展趋势,从而力求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用建设性思维做内参报道,就是要以“建设者”立场采编稿件,把内参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在注重建设性、注重问题的解决上。

一、 建设性思维在内参报道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新闻媒体专门向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又不宜公开披露的信息的内部刊物,内参在反映情况、舆论监督、建言献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内参也是一种新闻载体,那么它也应同其它新闻媒介一样遵循建设性思维方法,就是要以“建设者”立场采编稿件,以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把内参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在注重建设性、注重问题的解决上。

首先,运用建设性思维编采稿件,这是内参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如前所述,内参是新闻媒体专门向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但又不宜公开披露的信息的载体,一般为党的机关报和通讯社举办,具有报道内容上的保密性、发行上的非公开性和阅读对象上的特殊性。其特殊“身份”决定它与公开发行的党报不同,更与都市报、互联网有着根本区别。它们虽然都要运用建设性思维编采稿件,但公开发行的党报必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经过充分了解后在整体的全局的真实上把握发展趋势的报道,是对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事物的报道,有的甚至是内参刊发后证明可以公开的报道,通常都是极少有负面影响的;而都市报和互联网更多注重的是其报道的奇异性和轰动效应。

其次,只有运用建设性思维编采内参稿件,才能使内参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建设性”是信息时代新闻价值的新取向,新闻价值的大小,越来越决定于新闻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决定于新闻报道是否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深入剖析。对事物只作传声筒式的报道便损失了其应有价值。长期的实践表明,内参之所以被喻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参谋”,是因为它用建设性思维做报道,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要用恰当的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才使得内参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被领导重视、接受乃至采纳,从而使内参的参考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再次,运用建设性思维,内参的舆论监督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与公开报道相比,内参由于阅读范围小,仅限于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内部参阅,因而一些敏感问题、社会不良现象刊发后不会广泛传播而造成负面影响。但编采者不能因此放弃建设性思维而使用破坏性思维,比如不顾事实,刻意把一些负面现象往严重写,以为这样更能引起领导关注;也不能使用消极性思维,随意运用让被批评者反感的带有鄙视性、侮辱性,以致讽刺挖苦的语言。因为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还会加剧和激化矛盾。只有用建设性思维处理内参稿件,才能让被批评者心服口服,愿意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也才能真正发挥内参的舆论监督作用。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