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2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当前高校校报发展之路分析

肖  东

2015年03月19日10:02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高校校报受到极大冲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形成困局的主客观因素,系统求解目前的破局之道,在强化权威主导性、增强服务意识和坚持引导性原则方面积极创新,方能在前进路上发挥作用,戮力前行。

关键词:高校校报;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

从19世纪末大学校刊这一文化现象横空出世以来,中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迄今全国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在学校办学实践和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作为高校党政机关报、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当前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危机。

一、高校校报现实困局解读

高校校报遭遇影响力下降、地位边缘化的困局,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主观内容形式的因循和对客观传播渠道的固守。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在传统模式下,校报多是简单地使师生读者依其设置的路径来了解事件及信息。宣传报道存在表面化的倾向,缺少文化深度。而报道领导、报道会议多,报道方式模式化,空话、套话盛行,八股之风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少读者对校报机关报属性的误读。长此以往,校报逐渐失去读者的关注,影响力的下降随之便成为一种必然。影响力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发出者对收受者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作用。没有了影响力,校报就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

高校校报大都是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但管理上长期因循行政化运作模式。出版经费、人员由学校统一调配。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导致时效性较差。而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以及进修学习机会的匮乏,容易使办报人员产生惰性,缺乏工作创新的动因和活力。加之一些办报人员本身思维僵化,不思进取,不善于积极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那么其提供的信息产品势必在内容和形式上陈旧落伍,难以让读者满意。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渠道较少,校报虽然总以一张面孔示人,仍可“一家独大”,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校报和其他纸质媒体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受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介的吸引,读者对报刊的信息依赖性减弱,大量读者特别是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读者向更为便捷的新媒体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网络传播理念对传统宣传模式的冲击也相伴同行。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使得传统纸质媒体宣传模式原有信息垄断地位逐渐发生动摇。

综上所述,高校校报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主观自身的原因,也客观传播趋势变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分析。

二、高校校报的系统求解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对高校校报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明确和肯定。高校校报应该也必须对自身角色和责任有所担当。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发挥自身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党的教育事业发展。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高校校园传播特点的传播方式。突破瓶颈,打破桎梏,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应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