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医疗剧迅速发展,先后产生了《医者仁心》、《心术》等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2014年,从2月《爱的妇产科》热炒到5月《产科男医生》热播,再到7月《产科医生》热议,一年之内三部聚焦“妇产科”的医疗剧不断冲击着观众眼球,也刷新着收视率纪录。
然而,在一连串傲人的收视率数据之后,“妇产科三部曲”也成为普通观众、专业医生、业内专家吐槽的焦点。国产医疗剧近几年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收视率?被吐槽的背后指向的是医疗剧的哪些尴尬和不足?想要实现中国特色医疗剧的长远健康发展,还要做多少、走多远?
医疗剧为何吸引人
“妇产科三部曲”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上实现双赢,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医疗剧为何这么吸引人?
1.观众对医院、医生既熟悉又觉得神秘
每个人一生之中总有或多或少的就医经历,医院这个公共空间成为人人畏惧但又承载希望的“神秘场所”,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最能为不同文化语境、知识层次的观众所接受。
如果说医院是观众最熟悉的“神秘场所”,那么医生对于观众而言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医生职业作为正义与希望的化身,让普通观众心存敬畏又充满好奇。因此,不管是医疗救助、医患关系在医疗剧中的故事化呈现,还是对医生之间工作纠葛、职场竞争的艺术化处理,乃至医生本人的情感生活及其他方面的经历,无一不成为观众“猎奇”的焦点。
2.医患关系凸显,国人健康意识增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力度逐步加大,医疗事故、医患关系、医疗腐败等医疗现象成为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医疗剧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责任。一方面,观众希望医疗剧能够聚焦医患关系揭露医疗黑幕;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医疗剧能够提供解决医患难题的精彩故事案例。
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中国的影视剧需要发现并满足观众对于医疗专业知识的需求。医疗剧中的医疗知识和健康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观众的不足,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甚至能够助人一臂之力。2011年12月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10岁的美国女孩麦迪逊·凯斯特尔用从《实习医生格蕾》中学来的心肺复苏术挽救了晕倒在地板上的母亲,这是医疗剧传播健康医学知识的典范。
3.行医过程神秘十足,产科诊室话题不断
对于观众而言,医疗剧最吸引人、刺激人的莫过于神秘莫测的行医过程。不管是紧张的手术过程还是罕见的疑难杂症,无不令观众充满紧张和期待的心理。“通过对边缘化的医疗题材的彻底展现,医疗剧巧妙地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呈现‘医疗奇观’的剧作方式事实上是在通过‘奇观化’的方式来建构一个医疗剧特有的类型体系。”①
在医院所有的科室中,最能集中体现这种“医疗奇观”的莫过于妇产科了。在“妇产科三部曲”中,仅出现的疑难杂症就让观众应接不暇,再加上紧张激烈的医疗救治更是让观众捏一把汗。未婚生子、代孕妈妈、试管婴儿等引发伦理观念争议的敏感话题,都可以成为妇产科医疗剧中引发矛盾冲突的故事点。尤其在2014年,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又适逢马年,中国出现又一个生育小高峰,电视屏幕上出现“妇产科三部曲”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国产医疗剧到底差在哪
由于以上原因,医疗剧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然而高收视率背后吐槽不断,国产医疗剧在发展之初就遇到“收视火,骂声高,雷点多”的尴尬局面。国产医疗剧到底差在哪?
1.不专业的行业剧
国产医疗剧之所以被吐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业性。在“妇产科三部曲”中,被业内人士吐槽最多的莫过于《产科男医生》了。该剧第一集中就上演了离奇的“麻将疗法”,一度被认为无法顺产的昏迷产妇在一阵“碰!吃!和啦!”的呐喊声中成功分娩。这一故事情节惊险离奇,让医疗专家大跌眼镜,也让观众惊呼这是真的吗。许多编剧缺乏专业知识和敬业态度,仅凭“天马行空”的离奇想象和“日行千里”的写作速度去满足市场对医疗剧的需求,其结果便是催生出大量“放弃治疗”的行业剧。
相对而言,紧随其后的《产科医生》在追求专业性上表现可圈可点。该剧第十四集讲述了曲院长救治羊水栓塞产妇的病例。仅在该剧播出不到半月,湘潭就发生了产妇剖宫产羊水栓塞引发死亡的医疗悲剧。一时间“羊水栓塞”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在微博上讨论时都以《产科医生》中的案例举例,可见该剧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羊水栓塞”这一专业知识。医疗剧虽非医疗科普片,却由于其行业剧的特殊性而承担着传播专业医疗知识的任务。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