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报刊亭:居民生活的“好邻居”
文/赵 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阅读新闻,报纸销量越来越少,报刊亭每天进的报纸自然也不断减少。在若阿金的报刊亭内,报纸被放在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进入报刊亭首先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旅游、休闲杂志。而事实上这些杂志也是装饰的成分更大,报刊亭充当便利店的角色才是正业。收款机旁摆满了口香糖、香烟等杂货。各大手机运营商的广告显示,这里可以购买电话卡或者直接为手机充值,还代卖彩票。
若阿金说,现在杂货的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他这里还算是比较简陋的,很多报刊亭都配有冰柜,出售冷饮和各种饮料,因为里约热内卢是个比较炎热的城市。确实,如果走到繁华一些的地方,特别是地铁站出口,报刊亭就更加商业化了,会有拖鞋、球迷围巾、地图、纹身贴等物品出售。不过出售什么商品并不是店主自己随心所欲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向市政府提出申请、进行备案,被批准后方可经营。
当然报刊亭的主人们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也会根据读者需要改变上架的报纸杂志,比如孩子们喜欢笑话和小画片,年轻人喜欢时尚家居杂志,上了年纪的喜欢健康美食类期刊。而对于经常来这里买杂志的老用户,若阿金还会在新的一期杂志送到后通知老用户们,对于哪位邻居喜欢买什么杂志,他了然于胸。
这种居民区附近的报刊亭营业时间也是根据邻居们的作息而制定的,一般是早6点到晚7点,因为早上6点开始不少人要出门上班了,可以进来买些书报或者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晚上7点后大家也都回家或者去餐厅吃饭,报刊亭也就不会再有太多生意;到了周末,因为邻居们都出门度假或逛街了,报刊亭也会在下午4点就早早关门。不过每个区域还都会有几个24小时营业的报刊亭,满足人们各种不同需求。
里约街头所有的报刊亭都是在市政府注册的,而注册时分为小企业注册和个人注册。如果是小企业,规模可以大一些,年净收入最多可达36万雷亚尔(约合15.6万美元),每月需要按收入的4%缴税;而个人注册虽然缴税相对较少,年收入最多6万雷亚尔(约合2.6万美元),但是不得雇用其他人为报亭服务,不得有合作伙伴,也不得开分店。无论何种注册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并提交自己的营业计划、选址、销售产品等,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里约市政府在2002年7月专门出台了规范报刊亭的相关法律,除了销售范围、注册程序等,还规定报刊亭不允许做大幅广告、不允许销售有色情内容的刊物等。当然,由于报刊亭已经是注册企业,不可能想开一家就开一家,更不可能想关一家就关一家。
对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是否会让报刊亭逐渐消失,若阿金表示,有这种可能性,不过巴西人干什么事都慢半拍,要等到街头报刊亭真正消失,恐怕还有很长时间。
首尔:“獬豸商店”美化市容
文/彭 茜
10多年前,韩国街头有很多专门的报刊亭,但最近几年数量锐减。遍地开花的24小时便利店逐渐取代了报刊亭售卖报刊的角色,报纸杂志电子版的普及也让电子订阅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出现则挤占了更多人的阅读时间。
不过,一种名为“獬豸商店”(Haechi Shop)的街边贩卖台,依然充当着报刊亭的作用。在首尔市区的一些繁华地段,可以见到这些棕色的、装潢一致的街边贩卖台,店铺内主要出售饮料、香烟、彩票、电话卡等日常杂物,还在上班时段提供早餐,同时也配备了售卖报刊的货架。
这些贩卖台其实是首尔市政府为美化市容,同时扶助弱势群体而出台的政策成果。为了美化市容,2007年,首尔市政府通过公共设施标准设计征集方案,推出了四种新式贩卖台,内部还设有换气扇和冰箱等。每个贩卖台的造价达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2万元)。
2008年3月,首尔市首先安装了四个设计不同的示范性贩卖台,随后开始进行阶段性安装。2008年建了1000个,2009年建了500个。到2009年底,首尔市内的新式贩卖台“獬豸商店”已全部建成。
“獬豸”是传说中能辨善恶、主持正义的上古神兽。从朝鲜时期开始,獬豸石像就频频被设置在宫殿内,景福宫光化门前面的獬豸从古时候起就是为首尔“消灾降福”的神兽。这些新式的贩卖台上都有“Haechi Shop”的字样,并印有獬豸的图案,与整个首尔市政的形象设计系统是完全一致的。贩卖台的整体颜色设计也采用了“古宫褐”,与这座遍布古代宫殿的古都相得益彰。
首尔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现在首尔市内共有2297家“獬豸商店”。其中1121家为综合商店,1176家为修鞋店。店面规格为2.8米长、1.4米宽、2.6米高。贩卖台背面墙体则成为首尔市发布公益广告的空间。
(以上作者单位均为参考消息报社)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