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报刊亭: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文/刘 卓
☆文化标志 社区纽带
作为奥斯曼男爵改造巴黎城的成果之一,法国第一家报刊亭于1857年出现在巴黎大道,随后两年涌现了60家报刊亭。1859年起,第一批报刊亭逐渐替换为一种新的风格:八角形凉亭样式、带有圆顶、上耸箭头。1874年,此前作为私人企业财产的报刊亭转卖给巴黎市政府。到1892年,巴黎市内已有报刊亭350家。这种八角凉亭式的建筑美学风格此后少有变化。
如今,巴黎市每天最早开张的报刊亭早上4点30分亮灯,最晚的报刊亭凌晨2点关门。报刊亭不仅只是报刊的零售点,更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显示,88%的巴黎大区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81%的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的地标之一,67%的人认为报刊亭是良好生活品质的一种表征,50%的巴黎大区人还将报刊亭作为约会和见面的地点。
☆多种经营 重现活力
2000年后,巴黎市报刊亭和报刊本身都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出现萎缩。巴黎市的报刊亭数量曾一度下滑至260多个。为促进报刊亭良性发展抵抗危机,巴黎市政府在2011年末授权报刊亭业主可以在报刊亭出售钥匙链、小纪念品、饮料、雨伞、非医疗性防护品。为促进报刊亭商业竞争力,巴黎市还决定将一种特殊商品专供报刊亭出售,这就是名为“给我讲巴黎”的纸张系列产品,包括笔记本、明信片等,上面印有代表巴黎特色的图案和风景。
2005年10月开始,巴黎市将报刊亭网络的管理和发展交由德高集团下属的Mediakiosk公司经营。Mediakiosk公司的收入为报刊亭立面的广告收入。公司每年向报刊亭发展投入200万欧元。到2013年,有37个报刊亭全新开张,71个报刊亭得到翻新和扩大营业面积。据巴黎市政府网站数据,巴黎现有报刊亭340个,计划到2015年增加到350个。
巴黎报刊亭保证了巴黎日报42%的销量。调查显示,72%的巴黎人会去看报刊亭摆放的报纸杂志的封面,54%的巴黎人会在看过封面后购买至少一份报刊。
Mediakiosk公司自2010年开始配置一些带有由法国设计师奥拉·伊图设计的全新样式的“新一代”报刊亭,将一些新的互动服务和数字屏幕整合入报刊亭之中。
☆合理规划 规范管理
法国城市对报刊亭的建设有严格规定。报刊亭设置要同城市空间相适应。无论是复古还是现代风格的报刊亭,都要符合城市环境。报刊亭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建筑需要使用非合成材料,符合现行所有的安全规章。
为保证报刊亭以最优形态融入城市风景,Mediakiosk公司研究办公室与城市技术部门紧密协作。为回应市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Mediakiosk建造报刊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可回收的,公司还在测试装配风力发电设施或太阳能板的环保报刊亭。
总体而言,巴黎在管理报刊亭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其他世界大都市学习:一是报刊亭建筑风格独特,且和周边环境相容;二是城市管理者将报刊亭视为一种文化传播和居民社交场所;三是报刊亭维护、更新、联网交由市场解决;四是报刊亭选址和配置得到严格论证,一经确立通常极少变动。
东京报刊亭:培养国民阅读习惯
文/杨 汀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你想买一份报纸,是极为方便的事情: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都会有专门销售报纸和杂志的长货架,而且种类丰富;车站入口和站台上,也大都会设有出售饮料和报纸的售货亭;在一些稍有历史的社区,还可以看到风格古旧的书报铺。即使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日本的实体书店仍很发达,市内主要的地铁站边通常都可找到颇具规模的书店,这里也会兼卖杂志和报纸。
在这其中,便利店、售货亭与书报铺,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便利店是东京社区生活的核心。在东京,通常在社区徒步范围内都会有不止一家便利店,这里的报刊最新,卖得最快,而且基本涵盖各种常见种类。购物时可以随手买下心仪的报刊。
地铁等处的售货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乘客在站台候车时,就可以顺手买一份报纸,以便乘车时阅读。在新干线上,在通勤地铁上,一车厢的日本人各自安静地阅读手里的报刊,曾经是令很多外国人到日本后印象深刻的场景。即使在手机阅读、电子阅读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也仍有很多日本人坚持阅读纸质报刊。
书报铺则尤为值得一提。书报铺是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东京老社区的书报铺老板们,往往也都是社区里的老住户,他们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十分了解,会针对居民的需求进货。同时,这些书报铺还都可以订货。如果有什么不太容易买到的限量版书籍、过期杂志,他们往往可以通过书报商渠道搞到,有时甚至比网上书店还要便宜。
喜欢阅读的日本人,支撑着庞大的出版行业;而服务周到的出版发行行业,反过来又在培养日本国民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引导日本民众的阅读方向。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