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闻节目愈趋娱乐化
新闻的娱乐化指的是原有的硬性新闻向软新闻的转化。
硬性新闻多为严肃新闻,其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受众兴趣,其软化的过程便是在其中挖掘娱乐的成分,使得其硬性的像娱乐化靠拢。
“硬新闻”“软着陆”的过程确实对受众的保留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让原本严肃理性的新闻与轻松模糊的娱乐性事件彼此靠拢、相互模糊,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这一过程会对媒介的公信力造成动摇,同时会对之后类似报道的权威性与否带来不良影响。
就拿曾经被媒体推上舆论制高点的“马加爵事件”来看,事件从报道到运作,完完全全变得令人咋舌:马加爵事件本身已经变成公众的一场狂欢,它就是一个公众娱乐节目,就像美国打伊拉克一样。纵观整个观察与报道的过程,想必最令人震惊的应该是事件所造成的轰动而不是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那四个受害者被成为了兴奋情绪得以传递与持续的载体,而非被同情的对象。整个社会将道德与严肃置之身外,投入到了这一场令人激动的纠缠中。让人恍惚觉察,报道的真谛已经远离,整个事件俨然成了一场狂欢。
新闻的娱乐化,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亲民的小动作,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神圣严肃的事物微笑轻松地向我们靠近,这初衷也许并没什么不好。但是,这种诙谐的轻松,用得似乎不是地方。
新闻,亦或者所有原本应该严肃认真的东西,就应该一直让他严肃下去,这个国家的庞大躯体需要它,公信需要,社会的责任也需要。过于娱乐化的新闻容易让一些本不该有的舆论出现,使得一些事情变得左右摇摆模棱两可,从而分散了主流的力量,反倒使得一些偏门之音有了见缝插针的机会。娱乐化的新闻,看上去像是轻松了。可它让一些原本板上钉钉的事莫名地变得松动了,亦是亦非了,变得很八卦,很随意,它似乎在鼓励所有人放弃做事的凝神和专注,从而放纵了一部分矛头的风向标同社会的利益反着来。
四、总 结
所以,在总结了以上种种成因之后,不难发现,要解决与遏制娱乐化大潮的推进,仅靠一两个部门与一两条禁令是远远不够的。问题之源不仅应被电视制作者重视,也应在受众自己、政府自身方面找寻。
只有多方共同加以重视、时刻自律自省,多角度找问题,方能全方位对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提高加砖添瓦、彼此保障,从而保证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以优化发展,脱离低俗。
(作者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凯歌.秦国人[J].当代电影,1985(4).
[3] 黄艳丽.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叶奕.当今传媒低俗化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云梦学刊,2009(2).
[5] 赵雅文.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J].新闻知识,2005(5).
[6]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 尹继佐.文化大众化不等于泛娱乐化[N].文汇报,2007-03-08.
[8] 刘淑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2.
[9] 肖沛雄.媒体三主体“PMG”的互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J].新闻知识,2007(2).
[10]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
[11]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许均译.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2] 李玫.浅析我国新闻娱乐化[J].新视野,2005(2).
[13] 张力.论孔子教育思想之愚民成分[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4).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