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

李楠 姚远

2015年03月24日15:5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西学考略》与进化思想

1883年,时任同文馆总教习的丁韪良(William A.P.Martin,1827~1916,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同文馆作有关西学的演讲,经同文馆当时的学员贵荣和时雨花两人翻译整理后,于1884年出版,命名《西学考略》。据考证此书正式对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进行过评论介绍[14]。书中提及“法国有赖摩(即拉马克)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 如水之虫蛰, 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丁题良开篇介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的观点,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发表《动物哲学》一书,相比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提前了半个世纪,拉马克在肯定生物具备不断进步能力的同时,又认为这种能力为上帝所赋予,是生物的本性。因而其主张带有明显的目的论色彩,并未从根本上对基督教的形而上学体系构成一定冲击。丁韪良在文中进一步指出,

“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暖,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盖天地之生物,皆次第经营而成,实有聪明智慧而为万物之主宰也,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必相聚而传新类。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15]”

丁韪良这段文字涉及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要素,如适应环境、变异以及适者生存,并谈到人类的起源问题,在此他试图调和生物进化事实与“主宰者”之间的关系,在承认生物“直接”、“自然”进化的同时,又肯定了“主宰者”的作用。

五、《申报》与达尔文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闰六月二十九日,《申报》在第404号以《西博士新著<人本>一书》为题,发表了一篇报道:“英国有博士名大蕴者,撰著各书,大显于世。近世新作者又有《人本》一书。盖以探其夫宇内之人,凡属性情、气血是否皆出于一本也[16]”,在经过书中详细的论证后,得出结论,“天生之性,亦归一本”,报道之后,盛赞西人严谨治学精神,“西人之用心实学于此,亦可见一斑矣”。文中所称的西博士“大蕴”即达尔文,《人本》一书就是他在1871年发表的新著《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马君武译为《人类原始及类择》,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据考证,《申报》的这条消息是达尔文先生的名字及其著作在中国的首次出现,该书出版后一年多就被介绍到了中国,可见速度之惊人,传播之迅速。报纸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因其新闻报道简短、迅速的特点,在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六、结 论

西方传教士在西学大规模被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一度充当了西学东渐的主角,进化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教士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严复《天演论》的出版,引起了传教士的恐慌,宗教背景的局限性使他们悄然放下传播西学的使命。从注重“器艺”和实用性的晚清科技思想导向来看,进化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比起其他注重实用性的科学来说,在90年代后期才得到了重视,并非因为其在科学中的位置,而是因为它与中国社会政治改革、文化运动密切关联,这与晚清社会的形态有很大关系。

《谈天》《地学浅释》《西学考略》作为早期传播进化思想的书籍,虽然传播的内容零散且不成系统,而且多与地质学、考古学相关,但这些新鲜的知识像一股缓慢行进的河流,体现了传播媒介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期刊、图书、报纸作为不同的传播媒介在进化思想中国暴发式的传播中分别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中西方传教士则在进化思想传入中国的早期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角色。

(作者简介:李楠,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讲师;姚远,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

参考文献:

[1] 李楠,姚远.严复《国闻汇编》及其天演论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2] 王民.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近代西学的选择与汇释[J].东南学术,2004(3).

[3] 王晓明.西方进化论与中国社会[J].教学与研究,2005(10).

[4] 李楠,姚远.《科学》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5] 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进化论[J].世界宗教研究,2001(3).

[6] 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笔述.谈天[M].上海:上海墨海书馆活字版,1859.

[7] 华蘅芳.《地学浅释》序[M].地学浅释,1873.

[8] (英)雷侠儿著.(美)玛高温译.华蘅芳笔述.地学浅释[M].清末江南制造局刻本,1873.

[9] 梁启超.《读西学书法》,夏晓红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 (美)罗伯特·B·唐斯著.《塑造现代文明的110 本书》中译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1] 姚远,王睿,姚树峰等.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上、中、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12] 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3] 傅兰雅.混沌说[J].格致汇编,1877(7).

[14] 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进化论[J].世界宗教研究,2001(3).

[15] 丁韪良.西学考略·西学源流.《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西学译著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6] 编者.西博士新著《人本》一书[N].申报,1873-06-29.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