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2】

唐永勇

2015年03月24日16:2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工作室教学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新构想

(一)积极探索构建多重层级和模式的工作室教学体系

依据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特长,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优势,分层分类建立工作室教学体系。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际,可按照大类分别建立如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MV创作、广告创作和宣传片创作等综合工作室,也可按照课程设计内容分类建立如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和影视包装等专业工作室。当然,各专业工作室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系的,在各专业工作室的相互协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工作室则是这一系统的各个模块,相辅相成。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也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工作室,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转变,强调“一专”的培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打造“多能”复合型编导人才。

项目教学的工作室模式按照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培养计划,提出项目设计要求,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共同完成作品,教师定期与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督促作品完成进度,教学方式具有灵活开放式的特征,建立以作品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重建工作室教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作品为中心的考评体系

革新教学模式除了依赖变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外,重建教学考评指标体系,引入多种考核方式,加大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偏重于出卷考试为主,片面的唯考试论忽略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一纸试卷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操能力。

坚持重点培养和全面关照相结合的原则。工作室教学考评体系应立足于凸显学生动作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作品考核比重,引入各种竞赛的评价指标,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细化、量化指标内容,将肯思考、勤动手、重参赛的学生从只顾埋头苦学和无专业认知的同学中区别开来,此外,工作室应营造积极参赛的氛围,建立项目成果展示,坚持产学研合作等机制。

(三)面向影视制作市场的双导师制,聚合业界精英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造,如何培养毕业之后能够较快适应岗位需求,产生持续创作动力的学生,成为人们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建立一支“校企合一、双职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着力构建校企联姻,双向参与机制拉近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这里面的“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媒体兼职,走进媒体,保证教师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把最新影视制作观念、影视制作技术成果带进工作室。邀请资深媒体人,一线制作者走进课堂,在校内兼职,开展讲座、报告或实践辅导、项目交流等多种个性化教学形式组合,在导师的指导下和项目驱动下的项目运作和理论学习。“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专业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媒体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教学实训教师,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由实训向实战过渡,切实提高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系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罗杰斯著.伍新春等译.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烈.漫说“双主体”育人模式[N].光明日报,1998-12-30.

[3] 顾华祥.论师生关系的双主体性[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美)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译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