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3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唐永勇

2015年03月24日16:2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正步入“瓶颈期”,人才培养“焦虑”已然成为当下大多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所面对的共同难题。破解传统的“储蓄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构建以理论、实践、作品“三位一体”的师生双主体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首选之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师生双主体理论;工作室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影视艺术观念和理论日益丰满,电视越来越具备独有的话语表达方式。1998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首次进入教育部的招生目录,以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一批较具实力和影视艺术研究背景的院校纷纷上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0年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电视传媒业一度被视为朝阳产业、希望产业。然而,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低就业率专业名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赫然在列,实际上,早在2012年,由于连续三年签约率低、布点较多,上海市教委就已经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列为预警专业。曾经的明星专业沦落为预警专业的尴尬,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专业自身激进发展的因素折射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彷徨与焦虑。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梳理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片面追求数量扩张、强调理论教学,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出现“放羊”现象,粗放式的“理论+放羊”模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数量激增,有媒体实践经历的教师匮乏。盲目扩张与紧张的师资矛盾愈发激烈,此外,专业教师缺乏媒体经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设备资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但动辄十几万的设备、上百万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使得许多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器材陈旧,数量有限;“储蓄式教学”模式无法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储蓄式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挖掘,造成了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出现“人才过剩”的假象,这就亟需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突破目前的障碍,基于师生双主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无疑是途径之一。

三、师生双主体工作室教学模式分析

(一)理论支撑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A.H马斯洛和C.R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在罗杰斯的眼中,教师不应该是控制者,而应该是 “‘促进者’的角色,担负着引导澄清问题、组织学习、提供服务、组织参与和分享感受的功能。[1]”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全面自我发展,投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体现出了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双主体关系。

师生双主体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2]。师生双主体教育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性的个人,都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被动的承受客体,而是相互影响的互为主体关系,立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师生双主体观念更加注重师生的独立性和平等性,“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都是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类主体的个体表现形式。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的互为依存关系,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互依存,统一于一体之中”[3]。双主体的师生关系所构建的教学环境体现出的均衡对称性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起到驱动作用。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工作室教学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基于“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学生的认知客体身份和教师主体身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性,相对于“人化”的教师主体而言,学生被“物化”为信息的接受者,课堂教学侧重于“储蓄式教学”,填鸭式灌输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教学本身也应当是不断地摆脱社会的、技术的、自然的与他人的各种压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是面向学生的、合作的,强调学生参与和自决的,因而也是反对权威主义的”[4]。工作室教学对于班级教学而言具有方式灵活、环境开放、自主选择和双主体性等特征,因而在国内外的艺术院校中较为盛行。

1.工作室模式自主灵活、目的性明确

霍尔(Hall,1980)的信息编码理论认为:根据接受者译码符合文本含义轴的程度,将译码分为投合性译码、协调性译码和背离性译码等三类[5]。实际上,信息接受者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信息编码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译码结果,很难在接受者的大脑里得到完整客观的再生复现,势必出现译码与编码的不对称性。

工作室教学环境和班级授课环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赋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有助于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译码能力。学生在工作室环境中,依据兴趣和特长,各有分工,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强调团队协作。

2.项目制驱动下的开放性课堂模式

项目驱动下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工作室教学重要特征。项目是推动工作室持续深入的重要推力,一般而言,拥有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工作室教学的质效,当然,这里的项目除了由教师领衔申报的教研类项目外,商业项目和学生自主创作的项目占据相当比重。目前,各种DV创作、微电影大赛和广告艺术大赛等创作大赛的风生水起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平台,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生活的导演,日益勃兴的各类竞赛成为弥补项目不够的重要跳板,有效地促进了创作、展销、再创作的良性循环。工作室教学区别于班级授课制教学的重要表征还在于其开放性,形式相对宽松,时间自主,学生不必拘泥于教室,实习实训中心、演播厅、会议室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地点。

3.工作室教学促进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工作室教学有助于推动师生间的深度交流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传统的班级授课学生的认知的主体性丧失,教师控制着教学的进度与范围,师生关系单调。引入工作室教学,教师不仅充当传递者身份,还承担着参与者的角色,这必然要求教师深入到工作室教学与创作的环节中,保证和学生有较充分的接触,了解学生需求,挖掘学生潜能,盘活学习氛围,发挥工作室教学在师生关系中的纽带作用。工作室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并能引导工作室教学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无形中附加给教师更大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知识结构的重要推力,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