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学子论文]大众传媒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现状的实证研究【4】

郭浪栈

2015年03月31日16:1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当地文化受到外国文化、汉族文化和本地强势少数民族文化的三重冲击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的影响主要归结于两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来源于外国强势的文化入侵,这一因素包括媒介的直接影响和汉族居民的间接影响。少数民族群众在看电视或者使用互联网等媒介的时候,容易接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此外,随着与当地汉族居民交往的深入,汉族群众此前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也容易借此机会传播给少数民族群众,从而加深了西方文化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的冲击。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群众在结婚礼服的选择方式上,接近20%的受访者会选择西装和婚纱,这一行为方式就是受到西方国家影响的具体表现。

此外,由于边疆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周边国家毗邻的特点,所以笔者通过在西双版纳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本土文化也在承受着周边国家的文化渗透。笔者就民族服饰、日常生活用品、饮食、建筑样式、内部装饰、传统工艺品等物品受周边国家影响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4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物品受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严重。表2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例,呈现出当地民众的选择结果。60.0%的受访者认为日常生活用品受到周边国家不同程度的影响,明确表示本民族用品能够保持自身文化样貌,不受周边国家影响的比例仅占样本总量的32.0%。笔者选择的调查物品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都能反映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现状。根据统计结果,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也在周边国家影响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表2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认为日常生活用品受周边国家影响程度表

第二个因素来源于汉族的大众文化,根据西双版纳的人口统计,当地汉族居民超过总人口的30%,依然是当地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的大众文化对于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调查,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汉族服饰的比例为61.2%,远远超过选择本民族服饰的比例(调查结果为5.4%)。

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当地较为强势少数民族的文化。随机选择的样本中,傣族群众占总量的40%,但是在对当地居民熟知的民族节日调查中,选择傣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的比例却远远高于40%。此外,在对当地结婚服饰的调查中,不乏其他民族的成员会选择穿着傣族礼服结婚。这说明傣族作为西双版纳人口基数较大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已经对本地其他少数民族产生影响,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地缘文化安全受到了第三重冲击。 

(四)媒介功能在传播少数民族地缘文化方面还有待加强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承担着传播社会信息的职能,其对于信息的传输是保证受众有效掌握信息内容的根本前提。

大部分传统媒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内容仅限于对少数民族事务的报道。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庆典等大型活动是传统媒体着力报道的一大内容。除此之外,很少有报纸、电视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文化宣传,对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依存主体等介绍较少。

另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节目在质量上也显得参差不齐,节目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并不大。甚至,民族文化节目并不是当地群众乐于观看的节目类型。以电视的媒介使用情况为例,150份样本总量中,通过受众的多项选择,仅有13人认为“民族文化”类型的电视节目是自己喜欢观看的类型。

 

图4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登录本地官网情况调查表

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文化信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宣传。但是,笔者通过对西双版纳村寨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调查发现,知道本地开通了官方网站的群众并不多。150位受访者中,使用互联网的人员数量为59人。其中,24人明确表示本地开通了官方网站,10人表示没有开通,另外的25位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如图4所示,在24位知道所在县/市开通了官方网站的受访者中,仅有58.33%的人表示曾经登录过该网站,其他的群众则从未登录。结合样本总量来看,150人中仅有14人登录过所在地的官方网站,当地宣传民族文化的网络平台访问率较低,传播效果不够明显。

综合全文,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是这一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核心内涵,一个民族就容易失去共同的信念和认同感,不利于我国多元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所以,各行各业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丰富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的内涵,并不断加强其文化安全建设。大众媒体应该积极宣传,结合不同的媒介特点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通过报道增强民众的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积极发挥自身的价值,引导政府和民众大力推进地缘文化安全的保护工作。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教育普及,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找回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主体创新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特色文化。行政部门应该尽己所能,努力开展各项保护本民族文化安全的措施和工作,促进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应该注意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自觉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形成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观,切实保护本民族文化。(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4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其学.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J].广东社会科学,2009,(4):46-51.

[2]张兴平.甘肃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1):210-212.

[3]张兴平,蒋钦.和谐安全:少数民族地缘文化安全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7,(6):212-213.

[4]王霞.民族地区中华文化认同与边疆文化安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5):46-51.

[5]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1.

[6]黄旭东.文化安全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0-84.

[7]毛丹武.现代传播语境中的文化安全[J].东南学术.2004,(增刊):241-243.

[8]艾霞,吕青.基于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2,(2):22-25.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