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学子论文]民国女记者生存状态初探【2】

曹海容

2015年04月01日13:1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女记者对新闻事业及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女记者的出现对于中国的新闻事业以及社会都有其重大的意义,而女记者的成长之路是坎坷、艰辛的。

首先来说,女记者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新闻界男记者一统天下的局面,致使在报刊行业出现女性的声音,而在女记者的采访报道中,更有温情和关怀,为新闻报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和不一样的情怀。“一般妇女对于报纸之势力、日益扩大,斯报纸上女界记事之需要,亦俞急切,以男记者处理女界之记事,非惟不如女记者之亲切有味,且往往持轻薄态度,招致女界之怨怒,贻新闻界之损失。”(6)

女记者在当时动荡的局面中进行新闻报道工作,也是在爱国救亡宣传运动上功不可没,如战时后方新闻界“四大名旦”——浦熙修、杨刚、彭子冈和戈杨等,撰写出很多真实客观、促进人们觉醒、社会进步的文章。

女记者的出现是妇女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又通过她们的工作促进妇女解放运动,两者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就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果实。而在这些女性团体和女性报刊中的领导人,很多都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女记者,秋瑾、王伊蔚、沈兹九等如数家珍。

总而言之,民国时期女记者的出现和成长,与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民国时期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男女平等”、“自由独立”等等观念的深入人心,一批批女性逐渐挣脱封建传统的牢笼,冲破性别的藩篱,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同样也赋予了新兴“职业女性”这一社会角色的正当性、合法性。

民国女记者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变迁,同样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推动者。她们曾经活跃在新闻事业的舞台上,对国家命运、民族发展给予高度关注,成为那个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对新闻行业、对社会拥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参考文献:

1、宋素红:《女性媒介:历史以传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刘宁远主编:《中国女性史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3、李华兴主编:《国名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22页

4、冯剑侠著:“‘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和身份构建”《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6期 第2页

5、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013页

6、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亚东图书馆1929年版,第17页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