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人民网>>传媒>>正文

[学子论文]浅析媒介融合视阈下融合新闻生产的新变化【2】

——以《纽约时报》为例

陆洋

2015年04月01日15:5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 《纽约时报》2014年创新报告

 

媒介融合的代表性实例,非美国弗罗里达州的坦帕新闻中心莫属。在坦帕新闻中心,融合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是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和办公环境等相关方面重新整合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了“背包记者”、整合新闻编辑部和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等新兴职位和部门的原因。坦帕新闻中心由《坦帕论坛报》,坦帕电视8频道和WWW.TBO.COM新闻网组成,这三家媒体和数字媒体综合集团在同一座大楼里工作,实行资源共享和“合作操作模式”,由多媒体新闻总编统一协调指挥。

然而,不同于坦帕的新闻生产模式,《纽约时报》目前仍然实行的是以采编部门为中心的新闻生产组织结构。传统报业的记者们仍然无法突破新媒体报道的方式,也难以接受成为“全能记者”,认为内容的生产与内容传播无关,甚至与受众和读者的距离甚远,互动极少。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要想取得根本性的内部资源整合与改动非常困难,所以在2014年,《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份长达96页的创新报告《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Report 》(如图),报告里描述了在数字媒体时代《纽约时报》所面临的冲击和危机以及给予的建议。笔者根据第一手资料总结出此份报告关于融合新闻生产的重点内容:

首先,《纽约时报》总结了近些年来在管理运营模式方面的成就与问题,着重强调了在未来的几年中《纽约时报》应当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其次,《纽约时报》认为用户是数字媒体时代最大的盈利资源,增强读者的使用黏性,把握好各类用户并且一步步培养忠实度高的用户属性是重点之一;最后就是建造类似坦帕模式的新闻编辑室,增强新闻编辑室的职能,尤其是新闻总编在数字媒体时代于新闻编辑室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这份内部报告中,《纽约时报》把握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受众,二是编辑室,而这两者如何相互影响与协调则贯穿了整篇报告。在“加强我们的新闻编辑室”一章中,《纽约时报》思考了融合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室的重新整合,认为掌舵者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具有全景式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谋划,提出了当代记者掌握各种新型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在报告中,《纽约时报》还强调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并且预备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数字媒体运作放在首位;商业模式是其思考又一个关键点,仅仅固守传统的新闻理念(如“内容为王”)只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除此之外,报告还结合传统媒体的革新与新兴媒体的成功案例作为借鉴,汲取其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步《纽约时报》的全方位改变打好理论与实战基础。

从整份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未来传统报业所面临的险境,如果不思改进,无论是现今新媒体已然成为翘楚的媒体行业还是商业市场,都会将其推向悬崖的边缘。作为全球业界的标杆,《纽约时报》2014年创新报告深刻揭示了传统报业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报告中,BuzzFeed聚合新闻网站的成功引发了笔者的注意,这样一种形式的新闻网站现如今使得Facebook和twitter都难以招架,原本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网站又是基于怎样的因素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聚合新闻网站与媒介融合理论又有怎样的关联?以下是笔者对于BuzzFeed聚合新闻网站案例分析结合《纽约时报》创新报告得出未来《纽约时报》的发展道路之畅想。

三 《纽约时报》的未来之路畅想

(一) BuzzFeed成功的秘密武器

BuzzFeed新闻聚合网站是最近几年在美国崛起的一家新媒体,至今已有六年历史。根据数据显示,该网站现每月访问者数量达3000万,而这其中大部分访问量并非来自其主页或谷歌搜索,而是来自用户亲朋好友与同事在社会化网络上的分享。

今年年初,在线媒体明星BuzzFeed宣布完成了自己的第四轮1900万美元融资,尽管它之前第三轮获得的1500万美元投资还在银行里分文未动。至此,BuzzFeed总共获得了4360万美元的投资,而它目前的市值估计为2亿美元。 那么,BuzzFeed的成功究竟依托的是什么呢?

其创立者乔纳·佩雷蒂认为:BuzzFeed是一家注重分享大于搜索的网站。其新闻全部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分享,并通过其六年不断设计、管理和升级打造而成的专属内容管理系统将该网站与时下社交媒体流行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其“专属的内容管理系统”即是聚合新闻网站生产融合新闻的动力源。

根据《纽约时报》2014创新报告称,BuzzFeed成功的“秘密武器”便是这样一种“专属内容管理系统”,乔纳·佩雷蒂解释了这种“秘密武器”的发展过程:“团队多年的密切合作,投身于枯燥的操作工具和工作流程终于帮助网站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我们的技术团队,产品团队和数据科学团队已经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发布平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我们还花了几年时间建设出版格式(列表,测验,视频,长篇,短式,新闻,图片短文,讲解),统计分析,优化和测试框架,集成与社交平台,原生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用户体验友好且赏心悦目的设计。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且非常难以复制。这也是最好的编辑人才希望加入BuzzFeed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创建了一个良性循环,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使用日益强大的工具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这就是这家新兴的聚合新闻网站生产融合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BuzzFeed的成功对于《纽约时报》有什么启发呢?实际上,无论是BuzzFeed的内容生产方式还是其“病毒式传播”理念在运作逻辑和商业广告模式上的应用,都有值得《纽约时报》学习的地方。这里的学习并非是将时报网改造成另一个BuzzFeed,而是将这些值得学习之处运用在《纽约时报》集团收购的一些新媒体项目,例如About.com。

About.com是一家专题网络指导网站,专门解决一些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它通过特别选定的内容专家提供或有偿或无偿的指南,组成一个个网络社群,这些网络社群下又会有一个个频道方便管理,用户可以在这些频道和社群中自由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专题专家们亦会分享一些流行的相关内容和观点,同时管理社群。

这样一种性质的网站其实与现在BuzzFeed的“分享大于搜索”的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但是在2005年2月份《纽约时报》收购了About.com之后,并未对这样一个基于搜索引擎的分类专题指导网站做出什么实质意义的改进与变革,更不要提将它发展成一个类似于现在BuzzFeed的聚合新闻网站了。2006年,BuzzFeed开始起步,比《纽约时报》收购About.com晚了一整年,但是《纽约时报》的收购理念仍然停留在戈登“媒介融合”理论的第一种所有权类型的融合阶段,使得《纽约时报》的新媒体项目的发展逐渐落后。最终只能以出售About.com给IAC告终。

(二) 《纽约时报》新媒体的“Now”尝试

在《纽约时报》认识到数字媒体大潮已经滚滚而来,并在其创新报告中把“数字化”放在首位之后,2014年4月,《纽约时报》在苹果商店推出一款名为“NY Now”的应用。这款应用只能在iPhone上使用,目前并不适用于android和平板电脑。

《纽约时报》的创新报告中对于NY Now的定位是第一款特别为移动端客户定制的聚合新闻的实验性项目。由于这款应用刚刚上架,并且作为《纽约时报》的实验性新媒体项目,所以目前并没有任何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但是,作为一种涉及数字化新闻的尝试,《纽约时报》无疑迈出了打破自身束缚艰难蜕变的第一步。

其中“our pick”的板块内容,就是典型的聚合新闻内容。这个版块里的信息并非《纽约时报》自家生产,而是来自各种媒体甚至社交媒体,但是这些内容不是让读者自主订阅,而是由《纽约时报》的编辑来精心挑选,品质比较有保证。

在未来,基于2014年新鲜出炉的创新报告,相信《纽约时报》会有更多的革新与发展。虽然《雪崩》作为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实验前沿项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纽约时报》仍然不愿安于现状,在不断地接受新的数字化发展理念的同时,认为真正的融合媒体实验应当是用最严谨而科学的方法来论证新概念并且不断调整和嬗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获最后的成功。

四 结语与讨论

上文分析了《纽约时报》在戈登“媒介融合”理论下对于融合新闻的尝试,从资产融合到“雪崩”专题的信息采集与新闻表达融合,《纽约时报》走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且在业界遥遥领先。但同时,《纽约时报》也认识到了数字媒体潮流对报业的巨大冲击,不思变不进取只能成为明日黄花。

所以,无论是把新闻报道本身做成融合媒体的表达形式,还是彻底应用前沿的融合新闻理念,打造整合多媒体新闻编辑室和尝试社会化聚合新闻,传统报业都应该省时度势,不能够安于现状。中国的传统媒体和报业集团更应当在数字化潮流早日觉醒,向《纽约时报》看齐,结合中国国情,完成自身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传播系媒体创意专业)

参考文献:

董朝:媒介融合背景下《纽约时报》的转型与升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网络传播2013年7月第7期:《BuzzFeed的社会化新闻革命》

《The 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Report》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