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5年4月上
人民网>>传媒>>正文

完善报纸评估办法 助力报业突围转型

张振华 许莹

2015年04月27日16:30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7月印发的《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有效指导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开展报纸期刊的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工作,总署还在当年12月8日制定了《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标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报刊审批依据比较主观,盲目性比较大,再继续下去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应该设立可量化的标准来进行科学衡量。对于已有的报刊应该订立一些实施性原则,考察其发展状况是否与当地经济和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适应,能否在当地市场上良性运行。《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旨在建立全面反映报刊活动全流程的质量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它试图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建立实现报刊优胜劣汰的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来规范行业准入资格,形成报业退出机制。因此,它是舆论管理的一种“有形”调节,也是一种“门槛”的设置,对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评估办法》已经颁行4年了。4年来,报纸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刚过去的2014年,纸媒行业更是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转型还在探索实践中,但寒冬的严酷却令人扼腕叹息。似乎不用《评估办法》来“鉴定”,有些报纸就扛不住“寒冬”的侵袭而先自倒下了。由此观之,似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已经彻底显威,不再需要类似《评估办法》这样的“有形”之手的调节。但报纸的自救与他救还在努力中,《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体系》还是有其实现“调节”的价值空间。

但什么样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报纸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什么样的《评估办法》才是符合理想的呢?时至今日,还是有必要进行一番思考的。

新传播生态环境下报纸更需要高效有价值的《评估办法》指引

近年来,以活跃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主要形式,以互联网络为骨架的现代传播形态备受追捧。这种传播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线性传播,又不同于即时通信和手机的点对点传播,也不同于早期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在增强互动性的同时,可以将信息迅速地转发给更多用户。它使新传播生态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面对着新传播生态下的变化,报纸除了穷于应付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招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受众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微信、微博的发展十分迅速,极大地推动了新传播渠道的发展和成熟。通过微信、微博这个中介,形成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微信、微博不只关注公民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关注日常的生活细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针对这些特性,报纸使出浑身解数,今日是融媒体,明天是全媒体,不断出新招,不断“浮皮潦草”,不断败走麦城。其实,报纸如果仅仅是形式上与微信、微博“形似”的融合,没有“深耕”,没有全面的转型,报纸就很难有光明的前景。因此,全面转型升级已经是纸媒产业的内在需求。

以微博、微信为传播主体的新信息传播,在给人们带来及时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接受信息带来困惑。海量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甄别的难度,这为纸媒提供了一个“危中之机”。因为报纸的强项就是新闻采编流程严谨,新闻记者专业素养很高,在对信息的真假、新闻真实性的甄别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海量的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极易被“埋没”,而虚假信息也极易盛行,必须对信息进行真假的甄别。《评估办法》完全可以在这方面设立能够进行量化考核的指标,强化报纸“过滤信息”的能力,引导报纸在竞争中发挥核心竞争力。

当然,网络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削弱纸媒过滤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能够削弱纸媒对公众人物与权力机构的舆论监督能力。当一些公众人物或权力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之后,他们就能成功避开公众的舆论监督。也就是说,这些新兴的传播主体在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影响力的同时,却增加了公众对舆论信息进行监督的成本,造成舆论场的混乱和失序。报纸通过自己信息“核实过滤”的本领和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可以厘清“舆论的混乱和失序”,更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的公信力。

报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传播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来源与传播过程中的非媒介因素。报纸在自身的运营中,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制约,对政治的畏惧,对经济的过度依赖,面对受众的高期望值和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报纸在现实的困惑中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质疑。《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要完善补充相应的条款,强化此类指引,以提升报纸的权威性。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