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传媒》>>2015年4月下
人民网>>传媒>>正文

十年磨一剑——写在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闭幕之际【3】

李栋 冯正安

2015年05月05日10:16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十年共筑传媒梦

“十年磨一剑”,传媒杂志社用十年,为政府管理部门、业界、学界打造和搭建了一个有效交流平台。总结中国传媒年会从2006年到2015年的十届年会,大致可分为初创探索阶段、影响力提升阶段、品牌塑造阶段和品牌彰显阶段等四个阶段。

为总结和盘点传媒行业年度发展情况,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业界搭建一个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自2006年起,由传媒杂志社联合全国各大重点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共同策划和组织了“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后升级为中国传媒年会。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于2006年3月25—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揭晓了“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2005年度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2005年度最具潜力创新媒体”等奖项。2007年1月20—21日,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传媒界的领军人物以及广告界、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围绕传媒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和新举措。2008年1月17日,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开幕,年会主题是“创新成就传媒,人物引领创新”。

此三届年会的特点是:探索在评选系列奖项的前提下,组织好年会的内容。由于是初创时期,无论是内容还是奖项,每届变化较大,虽然会议组织水平还有待提升,但也为当时尚处萌芽阶段的中国传媒年会领域带来了几股暖风。

2008年12月19—20日,第四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中国传媒改革三十年论坛于在清华大学召开,并颁发十大传媒领军人物、十大传媒创新人物、十大传媒品牌系列等奖项;2010年5月8日,第五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2011年1月8日,第六届中国传媒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正是从这届起,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正式升级为中国传媒年会。

这三届年会分别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与顶级高校新闻学院合作,联合这些学院给业界总结评奖;二是奖项设置趋于稳定、成熟,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精神,中国传媒年会组委会决定从第七届开始,把年会定在京外举办,每年换一处举办地。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分别在杭州、天津、西安举办。

这三届年会没有设置和颁发任何奖项,在此情况下,为了提高年会吸引力,在吸取之前六届年会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的安排与环节的设置,年会组委会群策群力,联合各指导单位、承办单位、学术支持单位、媒体支持单位等,做到提前沟通、登门拜访、开会探讨以及小组谈论等方式,确保各个论坛的设置都能做到高端又有深度,精彩又有趣味,丰富又有亮点。可以说,这三届年会正式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塑造了年会品牌。

正是在前九届年会不断摸索与奋进的基础上,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更新办会思路,在年会内容上下足功夫,最终取得空前成功,使年会自此进入到品牌彰显阶段。

第十届中国传媒年会恰逢“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年会组委会适时提出“转型之机与融合之道”的主题,各个论坛紧密围绕“融合”展开,业界元老、领军人物、学界大家、莘莘学子,等等,在年会这个大平台上各抒已见、互动交流。配合年会主题的征文活动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单位和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支持。第十届较之前各届主要由各地传媒院校大力支持的情况有了全新的改变,首次由当地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总台联合承办,参会人员也以报刊业为主扩展到包括广电、新媒体、传媒资本等大传媒圈,使年会在规格、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彰显了《传媒》杂志和中国传媒年会的品牌价值。

十年来,《传媒》杂志以服务传媒、引领传媒为己任,以中国传媒年会为基础,搭建起政府管理部门与业界、学界沟通平台,产学研交流平台,融合发展互动平台。未来,面对挑战和机遇,面对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面对扬正气、鞭邪恶的职责,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下,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媒体新环境下,如何使这个平台更加完善,如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摆在中国传媒年会组织者面前的新课题。传媒杂志社主编杨驰原表示:“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宣告了媒体融合新时代的开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年会找到了未来新的定位——做媒体融合发展的交流和服务平台。我们将努力完善中国传媒年会这个品牌,使其在媒体新融合时期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关链接:历届中国传媒年会主题

第一届:创新激活传媒

第二届:交流合作 和谐共赢

第三届:创新成就传媒 人物引领创新

第四届:改革、创新、发展

第五届:创新引领传媒

第六届:变局与转型

第七届:文化强国建设:传媒业的机遇与挑战

第八届:媒体转型与技术创新

第九届:新融合 新机遇

第十届:转型之机与融合之道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