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大众传播背景下的“中国风”歌曲【2】

刘晓璇

2015年05月07日11:1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中国风”歌曲兴盛的原因

“中国风”歌曲之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中国风”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喜欢它,探究它是如何风靡起来的,就变得迫切而且必要了。在笔者的观点中,“中国风”歌曲兴盛的原因既有歌曲本身的独特魅力,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具体阐释:

1.歌曲本身的魅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带给人愉悦的享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风”歌曲将古典文化与现代流行因素完美结合,让听者的灵魂游离于泼墨山水之间,听倚门盼君顾的女子倾诉衷肠,为千古凄美的爱情扼腕叹息,这样唯美的意境是摇滚、网络歌曲等无法比拟的。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就是[2]“中国风”歌曲的精品,这首歌取材于唐朝宫廷故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传说,主歌部分采用叙事手法将故事的背景描述出来,副歌部分借鉴京剧的唱腔,给人以惊艳的感觉,歌词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融入的京剧元素让人们不禁想起梅兰芳先生在《贵妃醉酒》中精彩绝伦的表演,人们仿佛透过歌声看到了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美人[1]。

2.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风”歌曲之所以能够兴盛起来,与支持它的外部因素也是密不可分。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对于文化建设也逐渐重视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风”歌曲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能够代表我国的文化特征,因此其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例如台湾知名组合SHE的《中国话》:“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体现出弘扬中国文化的美好愿望。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它们既代表了以大众消费为中心的新的文化产业、文化工业产业的生产,又是现代社会创造出的新的生活方式。[2]”大众媒介的普及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广泛,“中国风”歌曲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迅速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并诞生了一批热衷“中国风”的歌迷,反过来,正因为“中国风”音乐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大众媒介就会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风”。

三、“中国风”歌曲传播的意义

大众传播具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的功能,“中国风”歌曲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也被赋予了传承古典文化,向大众提供娱乐的社会功能。“中国风”歌曲数量众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文化程度不同的人群,其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是非辨别能力较弱,作品中的错误无法准确辨认,因此“中国风”歌曲的传播有利也有弊。从积极的一面来讲,“中国风”歌曲的传播无疑激发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的求知欲,例如关于古典人物的歌曲——周杰伦的《霍元甲》、林俊杰的《曹操》以及吴克羣的《老子说》等,都令这些历史人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得听众去探知歌曲背后的故事;还有一些歌曲中融合了我国传统表演技法,如陶喆的《苏三说》中包含了一段京剧的唱法,周杰伦《皮影戏》的歌词中介绍了皮影戏这一传统表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传统表演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来,尤其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

而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风”歌曲风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创作者对于古典文化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导致歌词中可能会存在谬误。就拿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来讲,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认为这首歌的歌词中存在两处错误,一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青花瓷从未在瓶底书写过汉隶;另一句“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的解释是宋体落款只出现于康雍乾时代,从未出现在青花瓷上。由此可见,即使是“中国风”歌曲的开山鼻祖都不能避免出现失误。当一首“中国风”歌曲盛行的时候,必然会引来其他人跟风模仿,这些同类型的歌曲容易造成听众的审美疲劳,在传播优秀的古代文化上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当周杰伦的《乱舞春秋》得到大家热烈追捧的时候,胡彦斌的《红颜》、林俊杰的《曹操》、TANK的《三国恋》等三国题材的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却并没有取得突破,反而使整个题材的歌曲质量下降了。

四、结 语

当摇滚、重金属音乐充斥于乐坛的时候,“中国风”歌曲无疑是一种小清新的风格,它的出现又一次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而且,“中国风”歌曲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新途径,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也许“中国风”歌曲并不是主流音乐,但它以独特的古典魅力在乐坛站稳了根基。大众传播的环境是“中国风”歌曲得以迅速发展的沃土,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中国风”歌曲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同时,大众媒介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人们的审美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肩负起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任。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黄晓亮.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5bfba010003qk.html.

[2]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M].南京:接力出版社,2008.

[4] 王宇.大众媒介导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5] 扈海鹂.大众文化与人的现代性的整合[J].江苏社会科学,1994(6).

[6] 张新标.“中国风”歌曲对古典文学的接受与新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