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挖细究,避免表彰类作品冒出负能量
许多人认为,只要是报道工作成就、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的表彰类稿件,就有正能量,也不会有人找麻烦、惹官司,因此不愿下功夫求新求异求深,喜欢报道形式程式化、主题宣传概念化,以致文章总是扁平无趣。有的还抱着过去落后的观念,认为拔高是最灵验的“要术”,拔得越高,越成功,稿件正能量越大,因此不在采访上下功夫,对于受访人所讲的数字、故事、事实等等不加核实,当作真实的东西直接写到作品里,更有甚者,把新闻当小说写,编造故事,先进人物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表彰类报道是为了鼓励先进,传播好的经验、精神,然而虚构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人和事,自然无法复制,貌似有正能量,实际是个没有正能量的草包。虽然其可能一时造成轰动效应,但其轰动效应越大,最终形成的负能量越大。马克思说:“需要不神圣手段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目的”。
由于新闻作品所反映的任何单位和人,总有了解其真实情况的人。他们看到这样虚假的表彰类稿件,不仅会对报道的人或单位有看法,产生敌视心理,还必然使公众认为所有新闻报道都是虚假的,都是捏造的。笔者采访时,多次遇到受访者说:“你随便编,文章都是由人编的么。” 听到这种话,笔者非常愤怒,感觉是对自己的羞辱。但冷静一想,这都是因为个别记者造假,特别是许多地方上的“土记者”通讯员胡乱编造,而编辑把关不严,败坏了媒体的声誉。有家媒体报道一先进人物,仅仅由于将年龄多写了两岁,便令先进人物所在单位同事认为其吹嘘自己,于是对其冷嘲热讽,弄得这位先进人物很尴尬,后来被迫调动到他处工作。该报道不仅没有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反而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这类新闻稿件稍微采写不到位,不仅没有正能量,还有极大地负能量。
采写表彰类新闻,必须深入挖掘能体现先进人物个性的鲜活事迹,深挖事迹背后的故事,以及先进人物所作所为时所处的环境,处理具体问题的手法、策略、技巧,这样才能使先进人物接地,使读者可以受到启发,便于复制学习。穆青与冯健、周原等采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经历,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在他们采写此稿之前,《人民日报》和河南省当地报刊已经刊登过其他人采写的有关焦裕禄事迹的报道。但他们没有图省事移花接木、像拼积木一样用别人的资料拼凑,而是于1965年12月7日到兰考实地深入采访了3天,不仅采访了机关的领导、干部,还采访了大量群众。结束采访,他们又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构思,数易其稿,到1966年2月7日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通过描写焦裕禄同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以及干部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思想、自己的病魔等作斗争,展现了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坚强性格。尽管这篇文章不是率先报道焦裕禄事迹的,但其影响力是之前所发报道无法企及的,感动了无数读者,“在中国新闻通讯写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焦裕禄也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运用要术,让监督类作品发出正能量
有的人认为,批评、监督、揭露违法犯罪行为等类的新闻作品没有正能量。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让人向善斥恶、明辨是非、追求正义公正。
之所以有人认为监督等类新闻作品没有正能量,和一些作品没有下功夫采写有关系。最典型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在西安的魏振海抢劫杀人团伙案告破后的报道。有的报道只是一味披露魏振海的狡诈、胆大妄为,没有深入挖掘其道德的沦丧、心灵的丑陋、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因此魏振海被社会上个别人视为智勇双全的“英雄”。当魏振海等人被处决后,有人说“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有的市民没有因为魏振海等人被处决而立即放心,依然忐忑不安,怕有新的“魏振海”出现。
与之相反,2014年2月20日《新华社》播发的《国法如天——原四川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涉黑犯罪内幕揭秘》长篇文章中,揭露了刘汉等人在四川横行霸道、疯狂敛财、无恶不作的罪行,“在长达10多年里,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涉嫌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数十起,造成9人死亡,9名被害人中有5人是遭枪杀身亡”,“仅怀疑老街坊梁世齐私吞3万元养狗费,刘维(刘汉弟)指使手下将其残忍杀害。而梁世齐的姨娘曾对刘汉有哺育之恩”,“刘汉黑社会组织已经坐拥资产近400亿元,购置车辆数百辆,其中不乏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等大量顶级豪车”。虽然刘汉比当年的魏振海派头大得多,但由于文章以客观冷静的视角,理智的控制素材,突出了法律主体和正义主题,读者看过全文,只会对刘汉等人嗤之以鼻。
事实说明,只要运用下真功夫的要术,深入挖掘、思考,监督等类新闻作品同样能产生正能量。它可以使读者鄙视丑恶、犯罪,使犯罪行为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而打击罪犯的嚣张气焰,使违法乱纪者不敢为所欲为,甚至良心发现,同时让读者自己引以为戒、遵纪守法。这也是正能量的一种。因此在接手监督类报道任务时,不要仅满足于趣味性,需下功夫深挖,让作品成为有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五、拉大稿酬档次,增加开支,保证出正能量作品
追求新闻作品正能量,不光是编辑、记者的事,更是媒体整个单位的大事。作为传统媒体,必须排除社会上浮躁风气影响,在单位里创造出追求新闻作品正能量的良好氛围。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舆论上使出正能量新闻作品的编辑、记者得到尊敬,使不愿下真功夫的编辑、记者感到压力。其次,在稿酬方面亦要体现,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无济于事,要订立有效的奖罚制度,正能量越高,稿酬越高,不仅要有档次差别,而且要拉大差距,大到引起编辑、记者高度重视正能量的程度。不能认为一篇稿件给那么高的稿酬,超出了记者的付出。一篇正能量巨大的稿件,肯定是平时日积月累出来的真功夫和当下的真功夫的综合成绩,高一些也是他们应得的。为什么当前有的编辑、记者得过且过,不愿下真功夫,就因为他们认为下真功夫得不偿失,不如滥竽充数合算。
同时,传统媒体不仅不能因为受新媒体冲击经济效益下滑就减少在采编方面的开支,而且要增加开支。因为在新形式下对新闻作品的要求更高,采编工作更难,其费用必然增加。如果单位忽视了这方面的开支,其费用必然转嫁给编辑、记者,这势必影响编辑、记者下真功夫的积极性。传统媒体领导一定要认识到,新闻作品正能量,不光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事关传统媒体存亡,不可马虎。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领导,只有下真功夫,才会提高新闻作品正能量,巩固自己已占领的正能量制高点,增添所在媒体发展活力。
(作者系:西安日报文体副刊部主任记者)
参考文献:
[1] 方汉奇,丁淦林,黄瑚.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 赵英臣.媒体舆论导向把握能力思考[J].今传媒,2015(1).
[4] 冯保.纸媒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挖掘新闻[J].新闻知识,2013(6).
[5] 张岩,刘立刚.当前媒介环境下的电视媒体“正能量”报道分析研究[J].新闻知识,2014(1).
[6] 冯禹,韩卫东.传媒新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抢滩的基本功[J].今传媒,2015(1).
[7] 贺小巍.新媒体背景下纸媒做强的路径探索[J].新闻知识, 2013(8).
[8] 齐宇强,齐卉.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及预防对策[J].新闻知识, 2014(3).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