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谈主持人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情感表达的运用

万森森 马晓霞

2015年05月26日10:40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摘要:主持人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和“控制器”。在节目中,他们对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到节目的成败。本文分析了主持人情感表达的几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持人情感运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主持人;谈话节目;情感

主持人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和“控制器”,在一场谈话节目中为了达到最佳传播效果,主持人不仅要控制现场的节奏,包括谈话主题方向、时间分配等,还要运用情感因素,发挥个人魅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参与者的谈话热情,使现场形成热烈的谈话氛围。

传受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现代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主持人情感互动的对象可简单分为两种,即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外在的情感表达。内在情感表达是指主持人与自己内心的互动,控制情绪、应对突发情况等。外在的情感互动包括主持人与嘉宾和受众的互动两方面,主持人要调节嘉宾情绪、掌控现场节奏,同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站在受众角度思考问题。

一、具备“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设身处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心境的心理历程”。[1]理心就要求主持人在与嘉宾交流时,在情感上要接近采访对象。从根本上来说,电视访谈节目就是主持人与被采访者进行心理沟通,一个心灵接近和了解另一个心灵的过程。主持人有同理心,才可以打开受访者的心扉,让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同理心对受众同样重要。主持人有同理心,可以营造亲切感。当主持人在采访时,表现出的是尊重、平等、善解人意、如知心朋友一般的态度,受众会产生心理认同,会觉得主持人是“朋友”“亲人”,从而增加参与热情,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长远来讲可以提高受众的忠诚度。

比如,《非常静距离》的主持人李静在人物采访时就很有同理心。这是一档以艺人采访为主的节目,但是不同的艺人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自身遭遇,李静在采访时,就会不断调整与转换。比如,在采访体操运动员杨威一家三口时,面对杨威五岁的儿子杨阳洋,李静的语气、动作、神情、说话的内容,就充分考虑到了五岁孩童的理解能力、脾气和爱好等,当杨威说到自己的儿子很懂事,会给自己捶背的时候,李静就用很温柔的口气对杨阳洋说:“阿姨的肩膀也好疼啊,谁能帮我捶捶,捶捶就不疼了”,配合适当的神情动作,小孩子消除了戒心,增加了好感,有利于采访的进行;再比如,当采访到杨威妻子杨芸时,杨芸抱怨说自己的老公不够浪漫,结婚以后没再送过她礼物,李静和她坐到一起,“感同身受”地说道:“我给你讲,男人都这样,我老公也是”,现场观众笑声一片时,她不忘来一句:“哎,别不信,小心将来你们老公哈”,接下来,开始与杨芸一起罗列各自老公不浪漫的事例,这种“共同控诉”,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关系变成了好友的聊天,访谈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轻松融洽。

二、警惕“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又叫“以点概面效应”“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它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爱屋及乌的行为,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2]

谈话类节目中的被采访者形形色色,有名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每个人故事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主持人在采访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一方面,主持人要抛下自己身上“公众人物”的光环,把自己放在与嘉宾、观众平等的位置,这样才能获得大众发自内心的认同。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弗利是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曾经连续18年坐拥美国日间电视访谈节目头号交椅,每年收入2亿多美元,是全球电视人中的首富,但是她在采访嘉宾时,就从不提高自己的身份,只是以一种平等的、朋友般的态度和嘉宾交流,正如她所说:“我从来不准备问题,我只是坐在那里和人聊天”,正是这种“亲切的谈话”、坦率真诚的态度,让她大受欢迎,受到观众的喜爱,被封为“心灵女王”。

很多主持人在面对名人、专家时,晕轮效应就很容易出现。主持人很容易被“光环”所吸引甚至是错误引导,忘记了要采访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光环”,从而难以获得“光环”以外的新鲜信息。比如,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再比如,采访先进人物也会先入为主,这样先进人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高大全”的形象,使采访不能够客观真实;在对普通人物采访时,也需要警惕以偏概的情感表达方式,正如埃德加·斯诺曾说的:“采访一个人,要尽可能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等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双方思想的桥梁。”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