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浅析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宣传片的发展策略【2】

林心笛

2015年05月26日11:13  来源:视听  手机看新闻

三、我国城市宣传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宣传片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相对于其他电视短片而言,它还只是一个新兴的片种。虽然数量并不少,但也呈现出许多问题。

(一)定位模糊,素材多而杂

不同的城市宣传片的宣传目的自然各有不同,然而市场上的城市宣传片却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特点——素材广泛却不够精妙。很多城市宣传片中既想展现城市的自然风光,又想展现城市的经济实力,没有侧重点,致使整部宣传片给人以杂乱的感觉,这样反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二)内容肤浅,未能体现城市灵魂

城市宣传片仅仅用一些镜头反映城市风光,是无法深入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的。外在美给人以视觉享受,而内在美才是使人魂牵梦萦的真正所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宣传片正是输在缺乏体现城市的灵魂,才未能取得成功。

(三)表现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只要多接触一些城市宣传片,我们不难发现,导演们大多都是采用不同风光间的镜头切换来达到宣传目的的。然而,这种单一的宣传方法似乎并不足以吸引受众,大量景观的堆砌,不但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使人视觉疲劳。如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水云间》,仅仅是不同城市风光的简单拼接,配上一曲音乐,没能突出武汉的城市特色,不足以勾起旅游的欲望。

四、今后我国城市宣传片的发展策略

一部好的城市宣传片,可以是企业在一座城市投资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是受众进行选择性旅游消费的内在驱动力。笔者认为,在消费文化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宣传片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质量:

第一,城市宣传片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要宣传城市的旅游资源?还是要宣传城市政府形象?还是要宣传其他方面的东西?只有明确了宣传片的目标定位,才能有侧重点地搜集相关素材。

第二,应精选用于城市宣传片的素材,尽量少而精,选用能突显城市特色的文化符号。素材太过全面不仅不利于达到宣传目的、有景观堆砌之嫌,还容易让观众记忆混乱,难以识别城市特色,这样,当观众看了多个宣传片后,就会很难记起这座城市的特色,转而选择其它旅游目标。当然,为了迎合消费文化这个大的社会背景,笔者认为还可以适当注入所宣传城市特有的品牌元素,这样有利于利用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来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这一点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外来人口对城市相关品牌的消费。

第三,城市宣传片应注重体现城市的灵魂。传统的城市宣传片往往仅注重对宣传对象的表现,然而,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城市宣传片中吸引受众的再也不仅仅是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城市的灵魂所在,即城市的精神内涵。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乌拉盖的狼的胆魂等等,都是宣传片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第四,在表现手法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创新。传统的城市宣传片往往采用“解说+板块”的结构模式,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可观赏性。在消费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受众对于自己愿意观赏的艺术作品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不能吸引受众的作品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后在制作城市宣传片时,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解说+板块”的结构模式以及面面俱到的传统思维,仅从一个角度出发,将城市特色展现出来。目前市场上城市宣传片的创新手法主要是运用“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城市风貌,相信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手法。

结语

消费文化背景下,调整城市宣传片的表达策略是必然趋势。消费文化下,城市宣传片应该被注入更多可供消费的符号,力求打造“品牌城市”,使整座城市的旅游消费变为一种对于“品牌”的消费,让观众对于城市旅游的消费变为一种“精神”和“符号”的消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宣传片,只有将城市的经济利益同观众的消费欲望相结合,才是长久之策。

注释

①秦志希等.媒介文化新视点[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

②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作者系: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