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记者》>>2015·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上海专业财经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曾原

2015年05月26日15:57  来源:新闻记者  手机看新闻

【本文提要】 本文简析当前传统媒体发展困境下上海传统媒体整体改革举措,提出应有针对性地深化探索专业媒体发展路径,实现点上突破。通过案例分析,以彭博社为目标形成启示,从模式、通路、资源三个融合层面对建设上海专业财经媒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财经媒体 媒体融合 彭博社

传统媒体处于发展的困境,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播形态发生颠覆性改变,主力受众被迁移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其盈利模式尚难以应对新变化。改革是发展唯一出路,上海传统媒体改革,要既能找到破解传播困境提升影响力的办法,又能与城市发展要素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深耕细分市场,深化融合发展策略,走专业财经媒体道路是上海进行媒体改革的可行举措之一。

一、传统媒体整体改革在推进,更要强化专业领域突围

受到来自新媒体技术发展与运营模式的冲击,加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媒体赢利模式中最主要的用户订阅和广告收益部分下滑严重,在仍未找到稳定、有效的经营模式背景下,其发展前景遭遇危机。纸媒方面,耳熟能详的案例自不去说,2012年6月,美国加州《橘郡纪事报》被一家名为2100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私人机构收购后,实施了一轮增加采编投入、提升纸媒质量的改革,欲靠质量吸引订户,选派采编人员重点报道地区体育赛事就是新变化之一。作为区域性报纸的探索示范,此番举措曾给普遍处于困境中的美国传统纸媒带来过一些信心。①但市场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2014年底原先的发行合约出现问题,迫于生计包括该报新闻编辑室在内所有部门的记者、员工,均被要求在每周日参与送报工作,人均送报500~600份。②电视媒体也一叶知秋,面对网络短视频的热火,PC、手机和Pad的三屏冲击,电视屏的地位受到挑战,业界也在暗暗推测着“沙发土豆时代”终结的日子。

环球同此凉热,上海媒体概莫能外。据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连续发布的《上海广告市场状况报告》③显示,在整体市场发展尚可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单位的营业利润2012年下降9.4%,2013年下降3.6%。广告营业收入方面,报纸媒体在2011年增幅急转,2012年之后开始出现明显降幅,电视、广播媒体也在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整体经营压力增大。究其原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替代作用明显。新媒体环境本质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但又对传统市场产生迁徙、消解作用的渠道,它使得原先垄断资源的主流渠道影响力日益下降。

改变是破解危局的唯一出路,上海报业、上海文广连续实施改革,实现了多个突破。

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对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实行了“拆二建一”同时恢复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新民晚报社的独立建制。④面对几近饱和的市场总体容量,为减少集团内也是上海报业市场的同质竞争,报业集团组建之后进行了力度空前的报业资源优化调整。2014年1月1日实施《新闻晚报》休刊成为集团改革的重大事件,⑤也引发全国媒体的极大关注,标志着国内“报社关门、报纸关停”时代的到来。同时,报业集团启动新媒体战略,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2014年相继推出了“上海观察”、“澎湃新闻”网、“界面”财经网等新媒体项目。

2014年3月31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同时撤销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并将原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上海电影集团、东方网等单位独立出来。⑥近一年时间,文广集团在业务改革方面,组建了东方卫视中心、演艺中心、东方广播中心,推出了财经板块改革,推动了纪实频道上星发展,组建了“公益媒体群”实施基金会管理方式,实施了广告经营管理分离改革,规整了版权交易的内部流程和对外平台。⑦在新媒体发展方面,发展百视通各业务板块,推动电视新闻中心与看看新闻网融合发展,启动广播全媒体制作中心建设,推出广播“阿基米德”新媒体项目。在经营运作方面,开展百视通和东方明珠两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吸收合并、资产注入和配套融资三大步骤,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打造首家市值超千亿级的文化传媒上市企业。

当前上海传统媒体的改革,是在严峻挑战形势下,维持并扩大本地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转型尝试,属于整体策略。作为战略选择,着眼于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可持续,上海媒体应有针对性地深化探索专业媒体发展路径,实现点上突破。因此,在实施媒体整体布局的同时,上海还应重点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专业财经媒体,服务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服务全球城市建设。

二、彭博社的标杆意义:从事财经相关内容的传播与增值

彭博社的标准表述是美国布隆伯格有限合伙公司(Bloomberg L.P.),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由迈克尔·布隆伯格创建于1981年的创新市场系统有限公司。国内称其为彭博社,主要是因为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适时转型并建构起庞大而权威的财经信息网络,实行专业通讯社的运作模式,故此得名。当下的彭博社是世界最大的财经新闻和数据公司之一,它针对机构和个人用户,面向专业和大众两个市场,提供财经信息的获得、报道、分析、发布业务,并力争做到比其他同类机构更快更准确。其产品线已经丰富而全面,并不断实施迭代更新。

彭博社最早是一家针对机构用户和专业金融人士的财经信息技术与内容提供商,其核心产品是彭博终端机,将设备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及财经信息内容进行高度集成。这样的产品及服务,把握住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也推动彭博社自身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彭博社进军新闻媒体行业,涉及广播、电视、杂志、网站,形成了面向大众市场的彭博新闻业务板块。彭博新闻将纽约、华盛顿、伦敦和东京作为其业务中心所在地,截至2013年底,彭博社全球驻点达到192个,新闻及多媒体从业人员约有2300多名。彭博社每天发布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146个分社超过5000条信息,并出售给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40家媒体机构使用。有200家广播电台选用其财经内容,电视网络用户超过3.1亿个, Bloomberg.com 和彭博商业周刊网站每月独立用户访问数超过260万,《彭博市场》杂志每期发行量为37.5万份,《彭博商业周刊》读者数约为470万。专业信息方面,“彭博法律”平均每天更新45万份文案,“彭博政府”每年追踪94.6万个政府合同,“彭博新能源”每年追踪超过3.5万个全球新能源项目。⑧

进入新世纪,2003年Bloomberg Anywhere面世,彭博社推动实施财经信息互联战略。之后彭博社区的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将邮件、讨论组、手机信息发送与接收等多种应用整合起来,构建彭博社用户网络。2009年之后,彭博社再次发力,收购《商业周刊》、美国鹰眼出版公司、BNA信息公司等几宗并购项目丰富其业务板块,财经媒体帝国格局呈现。当互联网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彭博社也丝毫没有落后。2011年,彭博社从《纽约时报》挖来其言论版核心团队,在网站Bloomberg.com上推出“彭博评论”服务。此外,推出“彭博博客”,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西方社交媒体上开设彭博社空间,均为彭博社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公众传播的举措。近两年,移动应用风潮兴起,彭博社的移动与APP应用更是成系列地推出。既有整体的Bloomberg APP应用,也有相对独立的广播、电视、杂志以及Bloomberg Anywhere的APP应用推出。2013年4月4日,彭博社宣布将Twitter消息整合到自身数据服务中,提供按公司和主题对Twitter消息进行分类、搜索的服务。⑨

在财经媒体圈,彭博社很独特。它是媒体,且是当下最权威的财经媒体之一,但它一开始并没有媒体实体。当彭博社需要更方便地以及在更大范围传播时,媒体成为其快速拓展业务的一种渠道方式。为了让投资者随时随地可以便捷地获得彭博财经信息,彭博社采取了多媒体传播方式,简报、杂志、广播、电视、电子公告牌、网站、移动设备,所有这些不同的传播形式都在传递着彭博财经信息。它关注渠道,但其发展核心是内容,特别是对财经领域而言,这是一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真正收益的有价值的内容。彭博社的本质,是在从事财经内容的传播与增值。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