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6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媒体人的转型方向和角色转换【2】

宋建武

2015年06月02日10:44  来源:新闻与写作  手机看新闻

二、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从业者技能的要求

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就其功能可以分为:

1.渠道技术,包括数据传输网络技术和终端技术;

2.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如用于在网上收集信息包括语音、图片的“爬虫”等搜索技术和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3.信息制作和呈现技术,如HTML5技术等构建以及呈现互联网内容及其他各种内容的制作软件,以及将数据展现为直观的图形、图像,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可视化技术等。

在媒体内容生产方面应用的主要是后两类,这些技术的应用特点是,创意者或者分析师往往需要直接使用相关技术软件去实现任务目标,这与以往传统媒体创意分析与制作分离的模式迥然不同。这就要求未来的媒体内容生产者必须掌握相关软件,同时还必须对所涉及的行业和专业有足够的专业造诣。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各大高校的传媒学院,刮起了一股“实验风”,实验项目主要围绕高端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比如:在新闻行业推广可穿戴设备和拟真的技术到底行不行?数字化的叙事方式读者会不会买单等③。

从国内传统媒体机构的人才结构现状看,对于这些新技术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充分。前一阶段,一些传统媒体甚至一些互联网媒体制作的有创意的互联网新闻产品,都是由“实习生”操刀,甚至业界有人谓之“新闻实习生现象”,从另一方面折射新闻队伍目前的状态。

但是我们相信,如果进行必要的培训,相当一部分年轻的新闻从业者能够掌握这些新技术。

三、新的社会传播关系和格局对从业者职业态度的影响

媒体融合不只是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简单应用,它必将催生新的传播体系,实现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重构。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看,人类正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经历一个传播关系嬗变的过程,正在从工业社会“一对众”的大众传播形态,转向以社会(社群)成员之间平等、分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化、网络状传播,这是自1833年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开创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传播关系的最大变革。

当代的传播关系是社交化、网络状的传播,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为主要特点的传播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不存在哪一方是信息的前端和高端,而是主要体现为传播过程参与者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新的传播关系较以往也有更大的活力、更强的黏性。比较微博和微信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微信的发展速度惊人,关键原因是它满足了朋友圈的平等互动分享的社交需要,这种关系更适合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信息沟通。这种现象,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关系演变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让一些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独特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有了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进程的机会和需要。因此,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结合在一起,促生了新的传播体系。

所以说,互动是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特征,要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这也要求媒体从业者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处理好其与其他信息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观察到,有不少新闻从业者,用的是新媒体手段,抱持的还是传统媒体对受众的态度,还是以单向传播作为基本假设,缺乏平等互动的服务意识,导致其新媒体手段难以收效。因此,当传统媒体从业者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的技术平台时,不仅要密切关注并有选择地发展社交类应用和技术,促进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有效对接,更要注重传播态度的改变,通过平等互动,增强平台黏性,集聚更多的忠实用户。这也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当补上的一课。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媒介融合推动新型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批准号:14AZD039)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②《一场互联网思维的激荡——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与媒体人聊未来商业图景》,中欧商业评论 http://www.eceibs.com/commentary/show/index/classid/10/id/3072

③《美传媒学院刮起实验风,工科生占领新闻系》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1MzQzNA==&mid=207385786&idx=1&sn=c3d7e369989c22f3a02b63959f6991e0&scene=5#rd

上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