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新媒体展示在博物馆中应用的实例,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以及博物馆的情感传达入手,着重分析新媒体展示中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的关系,提出博物馆中展示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表现特征,进一步揭示情感传达在新媒体展示中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展示;文化传播;情感传达
文化传播对于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文化传播途径来达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CQM)在哥本哈根拟定的会章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1]
作为博物馆的一种类型,历史类博物馆更是担负着传播地域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责。对于一个成功的历史类博物馆而言,除了缤纷多样的文物展示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展示形式更有效地传播文物所带来的文化信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已经逐步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展示手段迅速地闯入博物馆展示的大门,它以更为新颖、更为全面、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传达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并且得到了观众的欣然接受。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让观众化身乾隆,展开奇幻旅程。[2]这次特展借由新媒体技术,展示了清高宗乾隆皇帝收藏的文物,将文物变得很“新”,并对乾隆的艺术品位进行了全面诠释与再创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博物馆的文化如何得以有效地传播,博物馆中的新媒体展示方式为什么会吸引创作者和观众的注意力,“乾隆潮”特展如何让观众感受到“人人都可以是乾隆”这一理念?本文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为实例来分析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
一、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博物馆作为一个保存文化、展示文化、传递文化的场所,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文化的展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堡垒。它对于文化的体现是立体的,特别是历史类博物馆,其通过收集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向广大参观者传递历史和科学的文化知识,这不仅仅是对文物表面的展示和学习,更多的是传递文物内在所包含的文化及情感。如在“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中,以乾隆时期的文化为载体,将文物作为艺术创作的文本,创作者通过新媒体的展示手段将文物与艺术相结合,诠释了现代社会对乾隆时期文物的全新认识。
长期以来,博物馆借助文物、文字、图片等多种传统媒介,运用陈列展示这种特殊的综合性传播方式,与参观者进行文化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如今,博物馆更是运用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展示手段,将各种媒体结合在一起,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从而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得以更有效地体现。因此,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使得博物馆的存在具有重大意义。
二、博物馆中的情感传达
情感传达的概念十分宽泛,几乎人的所有情感对外的交流都可称之为情感传达。一般来说,情感主要以表情、动作、语言、文字、符号、声音等多种媒介传达。博物馆中的情感传达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在博物馆中,情感传达的媒介与一般的情感传达方式是不同的。
在博物馆展示中,运用情感的力量可以深入地挖掘看起来不起眼的文物内部潜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信息,让人们重新重视;同时可以将相对枯燥、难懂的主题呈现出平易近人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对博物馆、对相关的展示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被打动、形成深刻记忆、得以充分理解,让观众对展示对象的理解从表象深入到其情感与精神的本质部分,促进展品与观众之间情感的交流。总之,由于情感本身是不可度量的,而对情感的定义界定模糊,在博物馆展示中,情感传达的本质就是为展示信息传达的质量与效果服务。
三、新媒体展示中的文化传播与情感传达相辅相成
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相比,新媒体展示的优势在于丰富了枯燥、简单的文物陈列和文字介绍,如在“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中,将文物作为艺术创作的文本,通过新媒体的展示手段将文物与艺术相结合,诠释了现代社会对乾隆时期文物的全新认识。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所收藏的艺术作品(即现有文物)贯穿当时的古今,横跨东西,“乾隆潮”特展就是将历史、展示虚构的“平行时空”,以及观众所身处的现代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搭建起互通的桥梁。[3]在这中间,新媒体作为展示创作的手段,是载体而非创作的主体,因此新媒体的展示属于将原有文物作为文本,在创作者解读文物的美学和背景后进行的重新演绎与创作,是二度创作而来,载体可以千变万化,但回归到媒介的本质,便是人与自己、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介质,承载着情感的传达。
(一)新媒体展示的创作中的文化传递与情感传达
新媒体展示相对于原有文物展示属于创作者的二度创作,当创作者开始创作一个新媒体展示的展品时,他已经接受了文物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创作者根据自己对文物主题特有的情感理解结合自己的阅历加以设计创作。例如,“乾隆潮”特展的第一个部分,以《皇清职贡图》和乾隆肖像构成的“时空洞”,这是特展的入口长廊,叫“时光廊道”,观众从这个三维空间通过声光电的刺激,开启对文物和历史背景的想象。创作者打破了固有的呆板的画作形式,运用新媒体互动装置将《皇清职贡图》中12个不同地区的人物独立出来,当观众经过廊道时,光影中的人物以身份平行对等的口语和观众打招呼,就像是古画中的人物就在观众身边,让观众身临其境,使展品传达出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创作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媒体展示的展品不仅仅是对真实陈列文物的反映,更是包含着深远文化和深刻情感的载体。人的认知与其产生的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到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观众在面对一个新媒体展示时,会对展示的文化信息做出第一眼的选择,从最初的好奇心到驻足欣赏时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这就是情感传达的先决条件。
在“时空廊道”的端景有一面“时光镜”,其取材于乾隆肖像,描绘乾隆皇帝庄重威严且具王者之尊的仪态[4],但存在于镜子里的3D动画画像却多了几分轻松惬意与风趣幽默,当你拿起相机时,镜子里的“乾隆”会做出鬼脸甚至伸出两根手指摆出“V”的造型配合你的拍摄,仿佛在帝王风范之外更增加了人本性里的玩味。这里要强调的是,博物馆中展示的方式与情感并不是分隔开的,只有展示方式与它们所要传达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时,展示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才能更加有效、更加深入地被接受。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