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通不同传播形态,实现从“平面”向“平台”的转型升级
从一张报纸“包打天下”,到涵盖平面媒体、网站、移动终端在内的全媒体阵容,传统媒体集团要向全媒体集团转型,需要在全面、清晰地把握不同传播形态性质、功能的基础上,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内容融合为基础,在信息传播上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探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其他方面的深度融合[2]。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借助这次全国两会报道,充分开发不同传播形态的优势和长处,互补互融、形成合力,在媒体融合发展这个时代课题面前,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微信等封闭式传播具有黏性效应,追求信息的质量
传播机制中,封闭式传播专指传受双方关系对称的一种传播形态,通常由内容的私密性与准实名制等条件约束而成。该传播方式较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微信。
全国两会报道中,对于每天推送的一定数量的官方微信,河南日报着重强调信息的质量,将最为独家的信源、最为得力的记者、最有经验的编辑资源,调配到优质微信内容的生产链条中,借此黏住用户。
我们发现,无论是好友之间的信息、朋友圈传播还是公众号信息接收,微信的信息流通多是封闭区间内的点对点传播,这种传播形态会引发较为显著的黏性效应。因为封闭的区间本身就有助于“守牢”用户黏性,好友验证与订阅式关注又可以大大提升用户黏性。
(二)微博等开放式传播具有增值效应,追求信息的时效
开放式传播又称快捷式传播,是传播机制中较为简单的形态,以没有频率限制和范围限制著称,往往伴有不对称的传受关系和交互性。微博以时效性领跑全媒体矩阵,堪称这种传播方式的代表。
《河南日报》前后方记者抓住全国两会现场每一场全团审议代表发言的时机,写稿、润色、审稿、编发,各个环节分工协作,流水线作业,往往一位代表发言后一两分钟,相关微博就已经发布上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微博内容的简短注定了其“轻阅读”特质,这本来就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用户在接收到信息后,可以一键转发到开放的平台中去,叠加式的信息流动必将带来增值效应。
(三)客户端等聚合式传播具有应激效应,追求信息的深度
同一主题的信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段整合传播给受众,在传播机制中,这种传播形态就是聚合式传播。聚合式传播往往集纳多种媒介中的资讯,经终端加工者整合、提炼、补充后,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建构,将一个完整的形态推送给用户,当下流行的新闻客户端(APP),便是这种传播形态的翘楚。
受众在面对单一信息时,往往无法产生更多的心理改变,但面对聚合式传播(尤其是重大主题或热点事件的聚合)时,大脑思维会受到多重心理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致使传播影响根深蒂固。可见,以新闻APP为代表的产品,应注重用好聚合式传播带来的应激效应,在内容生产时注重深度开掘、强化专题制作。
河南日报的新闻客户端正在筹建中。跟其他传播形态相比,客户端立足于打造全媒体平台核心,集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强化互联网思维,融通媒介实现化学效应
当下,各种文化思想交流交锋,舆论生态复杂多变,从根本上来说,媒体融合发展是为了提高主流媒体的引导力,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的新的主阵地。毫无疑问,媒体融合是一场改革,是包括观念、体制、机制、管理、运营等在内的系统性转型,然而,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推进的基础,与其他方面的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怎样做好内容融合,将不同形态的传播方式、不同的媒介和平台聚合在一起,实现互粉互融,从而壮大主流声音、提升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集团推进媒体融合的一个思路。
从这次全国两会报道的整体情况来看,河南日报努力在发掘纸媒、“三微”、网站优势的基础上,本着互联网思维,打通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将孤立的各传播形态灵活掌握、有机结合,从而“为我所用”,将各种效应最大化,生产出广受用户喜爱的新闻产品,让全媒体形态下的新闻产品不再带有显著的媒介界限,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精确传播。(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总编室)
参考文献:
[1]赵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N].中国经济时报,2014-09-24.
[2]贡振国,朱琨,陈东,卢亚伟.探析纸媒和新媒体融合的新趋势——以大河报停刊不停“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3(4).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