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4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新闻联播》对核心价值观的新闻表达【2】

潘洁

2015年08月24日10:01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一、“他们”撬动《新闻联播》议程设置的“铁板”

荷兰符号学家托伊恩·A.梵·迪克(Teun·A.Van·Dijk)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谈到,新闻中信息相关性的倒金字塔原则构成了作为话语的新闻的宏观结构。这意味着,新闻的播出顺序成为一种符号,新闻播出的先后顺序与新闻的重要程度成正比。

这与现代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不谋而合。传媒在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中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此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研判。《新闻联播》作为国家政权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在议程设置方面已然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生产线”。“播什么,先播什么,在什么时段播,播多长时间”的背后隐藏着中国特色的信息传播规律,反映的是宣传部门固有的传播模式。

这个“铁板”近来有所松动。2015年伊始,《新闻联播》在议程设置方面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1月,三分之一的头条,国家领导人行程、重要会议让位于《行进中国·精彩故事》;2月,大型街头采访《你为谁点赞》让人们在节目开篇就看到老百姓憨厚的笑容,听到他们朴实的语言,并向自己心目中的“好人”竖起大拇指;清明期间,由抗日英雄的后人吟读《重读抗战家书》,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听到了这些尘封多年、饱蘸爱国情怀的血泪家书。基于这些报道,《新闻联播》又回归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话题中,网友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留言赞许。

值得一提的是,2月22日,当绝大多数观众沉浸在全家团圆的喜庆节日时,头条《只为多看你一眼》却向人们展示了不辞冰雪、跨越半个中国的夫妻团圆,扶老携幼、掐着时间在站台相见的母子团圆,甚至是摆动“红丝巾”一晃而过的转瞬团圆。网友“小飞鱼”说:“视频中红丝巾从车窗中飘出来,那位丈夫专注欣喜的目光,让我第一次觉得红丝巾那么漂亮。一条红丝巾,相聚6秒钟,太感人了。”

法国哲学家杜夫海纳说:美的对象比其他任何对象都更直接地把握我们,感动我们,因为它既是感性的,又是有意味的。

这些在《新闻联播》头条中出现的面孔不是最美的,出现的声音也不是最动听的,但是“他们”确实是有意味的,读懂这种意味,挖掘这种意味,尊重这种意味背后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对议程设置独特内涵的另一种诠释。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