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8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肖玮颉

2015年09月09日14:1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所谓弹幕,就是指视频播放器上方飘过的评论文字,由观看视频的观众边看边发评论而形成。弹幕传播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传播案例。弹幕传播涉及到用户的自恋情结、消除孤独感欲望、打破传统规则的快感以及游戏的心理,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时代。

关键词:弹幕;群体传播;心理特性

“女主就是女主,就她自己有发饰”、“为什么唐代的才人头发是黄色的?”、“熬夜看武媚娘,求陪吃宵夜”……近几日,如果我们选择爱奇艺、优酷土豆播放视频时,我们会发现,这些网站都在视频播放器的旁边增加了“弹幕”这一选项。只要观看影片的观众点击这一选项,就会看见无数的“吐槽”从视频上一飞而过。有些“吐槽”甚至影响了视频的正常播放。即便如此,选择弹幕的还不仅仅有视频网站。早在几个月前,《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绣春刀》等影片上映时,许多影院开设了弹幕专场,边看电影边玩“弹幕”便开始在年轻人群中火了起来。群体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弹幕传播也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表现。近几个月以来,弹幕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这使得我们有了新的角度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

一、何谓弹幕

弹(dan)幕一词原意指的是火炮提供的密集炮击。后来这个词被用到了动漫文化中,某日本动画网站播放器增设评论的功能。观众在这些网站上观看视频时,就会看到有许多的“吐槽或者评论”叠加在视频上飘过,它的形式和内容很像弹幕射击游戏,此后,“弹幕视频”就因此得名[1]。

据爱奇艺2014年12月的统计数据,目前,已有40%的爱奇艺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打开“弹幕”。而在这些用户当中,90后、00后的比例占到了80%。可见,“弹幕”已经成为了青少年观看视频时互动交流的常用工具之一。

二、弹幕现象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形态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形式的流行,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有的学者称这个时代为“群体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群体之间的传播为非制度化、去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这种传播带有自发性、平等性、交互性、信源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群体传播时代,传播行为的主要特征。群体传播的内容强调多样性、冲突性和戏剧性,从头到尾充满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特点[2]。

弹幕视频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定义上来讲,弹幕的发布就是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弹幕的传播特性也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和交互性。

从内容上来讲,弹幕视频的内容完全彰显了群体传播的特性。网友们几乎能够从任何弹幕视频中找到可以恶搞和娱乐的素材,他们看到的以及想要看到的都是有娱乐性的画面。由于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冲突性、戏剧性,因而就内容而言,弹幕现象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表现。

三、“弹幕”用户的心理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出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因此出现了弹幕视频。以前的影视剧往往只是被动观看的文本,而现在,它更多地称为大家主动诠释和分享的话题,这其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心态的改变。

1.孤独感消除、共享观看的内容

学者谢梅的通过研究“弹幕视频”发现,观看以及发布“弹幕”这一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心理的满足以及孤独感的消除,与此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一种“共同观看”的感觉。弹幕随着视频一边播放一边滚动,用户可以获得与他人即时交流的“错觉”,观看视频的同时就像在和成千上万的网友进行闲聊一样[3]。这种实时交流的感觉,有利于观众孤独感的消除。其实,与电视那种“家庭共享型”媒介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私人专享型”媒介意味着同时实地观看同一内容的人数变少。“小屏”的诞生与普及直接导致了用户观看视频时孤独感的增加、并且急切地渴望与他人分享观看感受的心情。弹幕就是在“小屏”时代用户摆脱孤独感、与他人分享感受的有效利器。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