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丁飞:创业者的万水千山 媒体人的瞭望陪伴

2015年09月25日14:4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丁飞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记协、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赞”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

以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丁飞的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丁飞。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的采访经历,我为它取名《为创业者的万水千山 媒体人的瞭望陪伴》。

你能否猜到,一个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的阳光男孩风尘仆仆奔波着,跑遍全国十几个县城的真正理由。你能否想象,一个以政府管理为专业的大一学生,对着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解释碳汇林时的尴尬局面。你又能否体会一个带着青涩面庞,看似未经世事的校园少年,在董事会、生意场、镜头前自由转换时的心路历程,这就是郭鑫的故事,《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创业起跑线中的一篇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第一次见到郭鑫,他是南开大学的大三学生,碳汇林项目创始人。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个有点冷门的创业领域说起。郭鑫告诉我,大一时期讲座,得知在我国落后地区,农民因为退耕还林被迫放弃了原本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困难,而不少中小企业产品出口在碳排放尚达不到欧美标准,要缴纳巨额的碳关税。根据国际规则,这部分关税是可以通过反哺给国内的林区农民来抵销的。显然,他抓住了市场的痛点,也捕捉到了一个不易把握的商机。随着案头工作和考察、调研的跟进,理想中的商业模式逐渐成行,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毕竟知易而行难,是啊,第一关差点就给难倒了,郭鑫说,他知道,要进村,先找官。可他打了100多通乡镇电话,他动用校园会、QQ群、村官网发小广告,他滔滔不绝地讲完他的理想模式、宏大构想,却总换来对方一句,我没听懂,你能再说一遍吗?郭鑫说,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好点子,却没找到好路子。突破口是什么?我问他。熟悉农村,说话管用,而且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村官啊。朱志华就是这个人,于是就在他的引线搭桥下,河北邯郸丘县第一次和乡镇政府有了面对面的接触。我后来辗转拨通了当年镇长高风采的电话,他至今都记得,那个为了证明自己把学籍卡、履历表统统塞过来的男孩,高风采答应一事,是因为他带不走村里的任何东西,却可以带来收益。此后便是和农民面对面,我问他,你还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他笑了,一屋子农民,村小组组长、合作社负责人,七嘴八舌,满口乡音,那你怎么办?就是试呗,他听不懂,我团队里有河北人,上家乡话,他不知道怎么改造树林,我们做视频,做APP呀,用手机给他放。他不信任我,我说没有关系,我不收钱,免费来做。改造树林的工作就这样跌跌撞撞持续了一年,树林终于盖好了,企业也通过银行找好了,最后长三角19家企业打包,郭鑫团队为丘县农民赚了上百万,自己一分钱没拿,他说拥有一份成功案例的价值远大于赚尽第一桶金,创业先是0到1,然后才是1到正无穷。

这几年,我们走遍全国,探寻更多的创业故事,北京南锣鼓巷里,带着爱情,卖起玫瑰饼的海小姐,江西景德镇上创作瓷版画的80后陶瓷艺术家马慧元,广州珠江畔毅然辞职创立手游公司的合伙人陈卓,长春马路边卖起和田大枣的新疆小伙买买提,正是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塑造着创业草根中国创客的群像,智慧、勇敢、坚韧不拔,也正是那一个个拼搏的故事,凝聚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勇敢、激荡,充满力量。这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值得更好地守护和助力,而记者就是要把他们创业的得失写入标本库,启迪后来人,让他们心里的声音连接麦克风,呼吁同行者,为他们遭遇的难处,架起显微镜,串联决策方。

后来,郭鑫的报道得到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和询问,更有不少行业专家直接打电话给他说想去林区里看看,我知道,这对他们是最好的结果。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中,“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固然引人注目,而擂鼓助威全程护航的搭桥人则更显长情,这不正是媒体人的责任吗?

点击进入图文、视频直播页面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赵纲)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