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蒋菡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记协、北京市妇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主办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赞”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
以下是工人日报社蒋菡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工人日报记者蒋菡。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创新一是次旅行”。过去我采访过很多的创新人物,但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两位,他们的创新之路平凡而又不凡。第一张是一个80后工人憨厚朴实的脸,他叫竺士杰,是宁波港的一名桥吊操作工,大家可能对桥吊不是很熟悉,这个是在码头上把集装箱吊起来进行装卸作业的一种设备,操作要领就是要稳、准、快。一般工人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够学会这种操作技能,而勤学苦练的竺士杰,虽然是技校毕业,但是他仅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而他还不满足于此,又苦心钻研着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操作更稳、更准、更快。经过了长达七年时间的研究,他终于开创出了一套以他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一个小时就能吊起104个集装箱,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就是这项创新,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来被评为全国劳模,可以说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荣誉了。对此,竺士杰说,其实创新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靠的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是的,创新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你可以在你的工作岗位上面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今天好象能看到明天、后天,好象能看到明年甚至后年你的工作状态,但是你也可以像竺士杰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多用心,多用脑,做一点创新,这不仅可以为你的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为自身拓展出成长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可能很大很大,朝着你自己的想象,就像竺士杰说的,在他跨进码头的第一天,他怎么也想不到未来有那么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全国劳模。
下面我想讲述的是另一张面孔,这是一个90后,生动、意气风发的脸,他叫张介然,是外交学院的一名学生。一次,他跟几个同学去农村做社会调研,在农户家里他了解到,因为鸡饲料价格上涨,所以农民很难挣到钱,他们为此感到担忧。后来正好在返校的途中,张介然经过一家面包店,看到店主正把过期的面包扔掉,他灵机一动想,能不能把这些下架的面包给鸡吃呢。后来他咨询了专家,也经过做了一些专业的检测,发现这招还真可行。然后他就给面包店和农场主、农场牵线搭桥,还把下架面包加工成狗粮,后来按又凭借这个项目拿到了一个创新大赛的一等奖,拿到了三万元的创业基金,然后他又注册公司,真的把这个项目做成了规模。小小的下架面包项目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带着张介然走到了他最初不曾想到的很远的地方,为此他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他觉得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很幸福的。世界上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60万吨的下价的食品,大部分都是被扔掉的,所以这个小小的创新,其实也可以减少很大的浪费。是的,很多时候,可能是一次小小的偶然,萌发了一点有意思的创新,只要你坚持做下去,那么可能会开辟出一方新的天地。
因缘际会,很多人因为不同的理由走上了创新之路,创新是一次旅行,它可能需要跋山涉水走很长的路,像竺士杰那样经过很多的艰辛,反复的琢磨。也可能你在拐角处就能遇到美景,就像张介然那样灵光乍现,然后又坚持做下去,把这个创新做出了光彩,只要你用心,创新都可以让你看到有意思的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