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从受众角度看素人真人秀的实践探索

阳欣哲

2015年10月26日13:05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摘要】 在真人秀的雷达重新瞄准素人群体的当下,素人真人秀有何新的变化?本文以近期东方卫视播出的选秀类星素结合真人秀《妈妈咪呀》、固定摄像头类素人真人秀《急诊室故事》以及生存体验类素人真人秀《我们15个》为研究案例,从受众的收视体验与情感认同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部分素人真人秀的特征与变化。

【关键词】素人;真人秀;受众;实践

所谓真人秀节目,目前尚没有十分规范的定义,但是以下组成要素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规定的情境、明确的目的、为了实现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以人物为核心、真实的故事、全面的拍摄、戏剧化的剪辑制作。顾名思义,真实、人物、秀是真人秀节目成立的三个支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限真令”提出“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其实也就是对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因素——人,做出了明确要求。

从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史来看,其实也是经历了从素人到明星再回到素人的转变。我国最早的真人秀节目是2000年广东卫视播出的《生存大挑战》,是一档灵感来源于香港亚视和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波少年》的素人旅行真人秀。随后,2004年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拉开了选秀节目的序幕,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虽然也是选秀节目,但是它的“转椅”模式以及导师的现场表现成为节目的亮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素人选手的影响力。“选秀热”之后,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以明星为核心的户外真人秀开始涌现,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我们相爱吧》等节目为代表。这些大卡司、大制作、大投入的节目,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实现了粉丝效应的最大化,获得了收视和收益的双丰收。近两年来,真人秀的雷达又瞄准了素人群体,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央视综合《开讲啦》、安徽卫视《我是演说家》等节目都是关注普通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东方卫视近年来也进行了多项素人真人秀的尝试,包括《妈妈咪呀》、《急诊室故事》和《我们15个》等。

本文以选秀类节目《妈妈咪呀》和固定摄像头类节目《急诊室故事》、《我们15个》为研究对象,从受众角度分析当前我国部分素人真人秀节目的特征与变化等。

一、《妈妈咪呀》:选秀类星素结合真人秀

《妈妈咪呀》是先后在SMG地面频道(娱乐频道)和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以“素人妈妈”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旨在传递“做女人就这样”的理念和价值观。第三季《妈妈咪呀》于2015年4月17日开播,7月10日结束。节目将电视真人秀进行垂直化细分,把选秀的视角锁定在素人妈妈们身上,给她们提供表演才艺、讲述故事的舞台,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中母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

节目源自在韩国曾创收视奇迹的王牌节目《Super Diva》,模式并不复杂,主要环节为:选手表演才艺;三位评委对才艺表演进行点评,并引出选手的情感故事;最后评委表决通过与否,直至选出最终冠军。

2015年是户外真人秀节目集体爆发的一年,由于它们的综合元素多、观赏性强,观众也被这些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的节目吊高了胃口。以素人为主体的《妈妈咪呀》在综艺节目重头时段周五21:30-23:00播出,直面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上星频道的真人秀节目夹击,倍受考验。节目独树一帜,以棚内的形式,用相对较小的投入,以小博大,获得了同时段全国排名第3的好成绩,仅次于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见表1)

整体而言,节目关注女性、关注家庭情感,符合东方卫视都市气质的频道定位以及都市成熟人群的观众目标,契合上海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城市气质。在价值观方面,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组就确定了“做女人就这样”的口号,与以往妈妈单纯为了家庭奉献的传统定义不同,节目提倡“今天你不是别人的妻子,今天你也不是别人的母亲,你要做回你自己”的理念。围绕着这个核心定位,节目给妈妈们提供展示才艺、交流情感的平台,传递热爱生活、张扬个性的正能量,显得更加有感情,与一众单纯的选秀节目不同。

本质上说,《妈妈咪呀》是一个素人选秀节目,妈妈们按照海选、复赛、决赛的进程,通过才艺比拼,选出一位“年度妈妈”。选秀节目包含三个重要的概念:选+人+秀,我们从这三个部分来分析《妈妈咪呀》这一真人秀节目的表现。

(一)选

节目模式成熟——以素人妈妈为主体,通过独立表演、PK对演才艺,由三位评委点评投票,最终选出优胜者的选拔形式。经过前两季的尝试积累,对中国本土观众收视习惯和喜好的深入分析之后,节目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色。原版节目的定位是一档歌唱节目,旨在让许多年少时有过歌星梦却因成家而搁浅的主妇在节目中一展歌喉,绽放魅力。《妈妈咪呀》节目从第二季开始就不局限于歌唱表演,而是更大限度地展现妈妈们包括唱歌、舞蹈、杂技、魔术等在内的各种才艺。

虽然是选秀节目,但毕竟大部分是素人选手,因此在选拔的过程中专业性的考量并不是唯一标准。评委担任的角色既是才艺的评判者,也是故事的引导者,还适时调节气氛,给予选手人生道路上的建议和指导。

(二)人

选秀节目中的“人”有两个部分:评委和选手。

经过前两季的尝试和磨合,《妈妈咪呀》选出了最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评委组合:程雷、金星、黄舒骏。评委在节目中定位模糊、功能重复是选秀节目的大忌。《妈妈咪呀》中三位评委的分工明晰,每位评委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或温情、或感性、或犀利,引导素人选手在节目中表演才艺和性格,帮助她们绽放出自己的魅力。

选手方面,在前两季节目中,“励志”是最为突出的主题,单亲妈妈、重病妈妈、失去自我的妈妈、不被理解的妈妈……都泪眼婆娑地咬着牙讲述自己的艰辛故事。但第三季节目在人物和故事的选择上,没有煽苦情、洒狗血,除了选手年龄变小,80后、90后的妈妈比例增加之外,还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展现了诸如妇唱夫随、逗比妈妈、自信的清洁阿姨等多种类型,鼓励现代女性自我、释放、个性和勇敢,而不是“忍辱负重”的弱势形象。

(三)秀

节目中,80后、90后的妈妈数量增多,她们的衣着妆扮、言谈举止,增强了节目的年轻感、时尚感、趣味感。同样在2014年1月的调研中,观众对《妈妈咪呀》第二季节目的认知中只有20%是“适合年轻人收看”的。但在第三季节目中,80后、90后妈妈的表现是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也是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节目的表现力方面,注重选手的感情故事呈现依旧是重点。《妈妈咪呀》增强了真人秀的特质,加大了选手幕后故事的拍摄,从选手的日常生活,到来沪后的日常起居、培训练习,再到选手后台的紧张准备,特别是记录了选手家属在后台的各种状况,以细节记录并展示每位妈妈的真实状态,呈现人物的立体个性,也丰满了节目中感情元素的呈现。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