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5年第5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突发事件电视报道的后方编辑执行要点

陈超??李帅

2015年10月26日13:15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尽管国内对于突发事件还没有统一定义,但各家说法中都离不开“突然发生”、“负面”等关键词。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讲具有天生吸附性,主要表现在,突发事件在公众中有强烈关注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需求层次理论划分,安全是人类的第二层次需求。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了解情况,从而判断自身安全等级及事件走向。巨大的新闻价值会使媒体拼劲全力,尽可能接近真实进行专业报道。扎实深入的现场新闻报道,往往能让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观照目前国内电视媒体发展趋势,相当一部分省级电视媒体和实力较强的市级电视媒体,开始将公共频道打造成专业化新闻资讯频道。但要想在拥有强大资源的国家级媒体和具有快速发布特征的自媒体下生存,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特别是本地突发事件与重大突发事件)势在必行。地方电视新闻频道若能抓住突发事件报道先机,不仅有利于掌握话语权、化解社会危机,对塑造新闻品牌,打造专业化新闻频道,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体系,不仅应该使突发事件报道顺利进行,还应具备严格把关、认真梳理、全面协调三个主要功能。而要让这三个功能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策划编辑平台。作为编辑平台组成部分,后方编辑应具有独立预判思考、加工活用前方信息、统筹各方声音的能力。从突发事件报道周期看,笔者认为应急报道机制中,后期编辑工作有以下几方面执行要点。

一、突发事件报道初期

最理想的突发事件报道,是在事件发生最短时间内报道团队抵达现场,将前方情况告知观众。然而现实却存在诸多困难。一般认为,除了国家级媒体权威发布外,采用自家记者发回的报道可信度最高,但派出记者到达现场存在时间差。突发事件初期,信息需求量和消息发布上会失衡。在自媒体环境下,事发地发出的信息呈现碎片化特点,而失真消息甚至谣言都可能混在当中出现。

对后方编辑而言,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厘清联系方式,梳理信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前方信息。包括确认统计前方各路记者、摄像的手机、微信、QQ等联系方式,迅速梳理联系簿和工作QQ群、微信群,统一文稿提交和传片公共邮箱。

后方编辑需要向前方确认直播设备各参数,为之后直播连线报道信号收录做好准备。

第二,梳理消息来源。目前地方台突发事件报道中消息来源有:

1.国家级媒体和通讯社。掌握央视各时段、各栏目播出新闻,可充分利用央视网实时更新的“栏目大全”板块(http://cctv.cntv.cn/lm/)。留意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及时信息。

除了搜罗新华社发布的文字稿件外,编辑可浏览“新华社电视节目素材交换系统”刷新视频列表信息。还可利用“新华社全球连线系统”,申请与新华社前方记者视音频连线,拓宽消息来源和渠道。

2.突发事件所在地电视媒体。若突发事件发生在省内,省级媒体可充分使用通联系统。若事件所在地在省外,则留意“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或“城市新闻网络交换平台”等系统,查看相关地方台上传内容。

3.图片提供商。一般来说,初期最容易获取文字及图片消息。除了国家级媒体发布官方图片外,汉华易美(CFP)等图片提供商也会提供现场照。保证照片的真实性,并利用在线系统跟进事件最新进展。

4.认证微博及视频网站信息。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所在地区主流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都市报)、利益关系部门(涉事单位、救援部门等),会通过认证自媒体发布相关消息。各地拍客和民众也可能将现场视频上传视频网站。编辑可将此类视频搜集下载,便于稍后视频编辑使用。还可尝试联系利益关系单位宣传部门提供图片和视频资料。

为了方便各档新闻栏目共享突发事件视音频内容,以及报道中后期查找整合播出内容,可在电视台媒资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专区。根据日期,设立子文件夹上载素材。

下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